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陆游写的诗词爱国古诗词名句爱国古诗词名句爱国古诗词名句(5)

2018-02-02 08: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岳飞少年时,家乡就被金兵占领。他从军后,指挥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他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他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可是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害死。他曾写下一首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辛弃疾的一生亦是不得志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以说是辛弃疾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他屡受挫折却坚持不懈的精神动力。他这一生都在为抗金复国的大业奔走,只可惜,功业未就便生白发,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始终盘桓在他的词中。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心中充满无限悲愤。他看着腰间佩戴的宝刀,它已许久没有出过鞘了,作为“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这是何等的悲哀。他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聊以发泄胸中难以言说的抑郁苦闷之气。只是,拍遍了栏杆,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这几句直抒胸臆,以典型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但他的报国理想却不曾破碎过,他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明了自己老而弥坚的心志和决心。他表明自己愿意像廉颇那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国家需要自己,必定当仁不让,奋勇争先,愿意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他坚信抗金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借眼前景物,暗喻抗金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表达了对恢复中原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是李纲咏牛的名句,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病牛劳苦功高,为人类竭尽一生,却不受人怜惜,这些在病牛看来,并没什么,它甘愿为了人类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这两句诗歌颂了牛的牺牲精神,同时也是作者自喻。李纲为官清正,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希望能为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作出贡献。然而,他屡遭人排挤,心身俱疲,却仍不忘抗金报国的理想。因此,作者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自身形象的化身。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作者的晚年,表现作者为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以上都是英雄豪杰、文人士大夫的爱国忧民之心,面对国家山河破碎的惨象时,李清照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豪气冲天的呼声,说,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家人民而死,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作者此二句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力地讽刺南宋朝廷只顾逃亡不顾百姓生死的行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中所表现出的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有感天地、泣鬼神之魄力,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两句借用项羽吴江自刎的典故,进一步讽刺。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战争。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转弱,最后被刘邦的军队包围。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一河之遥,生死之界,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而整个南宋面对敌兵入侵时,不是直面战争,而是一味逃脱,更不思恢复,苟且偷安。相比之下,国家的懦弱、丈夫的胆怯让作者无比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