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陆游写的诗词爱国古诗词名句爱国古诗词名句爱国古诗词名句(2)

2018-02-02 08: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二、魏晋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我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现象,在这种相互混战的局面下,建安诗派的出现对诗歌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建安诗歌抒发了诗人们渴望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建安七子的爱国情怀以及抱负得到了深刻的展现。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征战四方,自谓“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自试表》)。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对曹植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白马篇》便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诗写边塞游侠,以浓墨重彩之笔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少年游侠形象,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最为人称道的是最后两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人说,游侠儿之所以能够克敌制胜,不仅是由于他武艺高超,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着不怕牺牲,为国效力的崇高的思想品德。这两句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礼赞。

三、唐

初、盛唐时期,由于国家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以及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诗人们高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边塞诗是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多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杀敌报国的坚定斗志与信念。他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抒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王翰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多少流露出对生命不保的哀伤,但更多的是一种报国豪情,是为了报国而置生死于度外的铮铮豪言。令狐楚扬言“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一方面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急切想要收复失地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国土丧失敌手的扼腕和痛惜,刻画出一个忠心耿耿的爱国武将的形象。戴叔伦说“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表达了诗人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来保卫国家安宁的坚定信念。

安史之乱对唐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杜甫生活这个时期,他亲历过战争,亲眼目睹百姓的流离之苦,写出了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的爱国忧民诗歌。杜诗现存有一千四百余首,这些诗作,有的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赞美,有的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的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这些诗无不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妻儿时所作,杜甫在长安根据十载长安生活和这次途中的见闻,敏锐地感到国家的危机已迫在眉睫。杜甫曾“窃比稷与契”,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在天灾人祸面前,他想到的当然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百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两句便是作者爱民忧民之情的自然流露。当时,安禄山已经起兵,而玄宗却在华清宫里沉醉于歌舞。虽然战乱尚未爆发,但社会上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前一年“霖雨上稼”,百姓死伤无数,所以称“穷年”。杜甫说,遭遇这样的荒乱之年,我为众多在饥寒中受苦的百姓而忧虑,我忍不住叹息,心底一阵阵地发热。“叹息肠内热”,这真是杜甫,他用最朴实的字眼,表达了心底最质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