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的地位_哈医大大庆专科多少分_有关哈医大血案的分析(15)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了相关问题的人群中,对于医患关系究竟是什么,已经有53.23%的医务人员茫然了,但患者人群更多地相信医患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我出钱了,医生提供服务的消费关系。65.54%的医生表示会在再次碰到曾经殴打、辱骂过自己的患者时,继续为其提供专业的诊疗,但同样有65.54%的患者一旦真实殴打、攻击过医生,会选择主动回避这个医生……
调查发现,有87.74%的医务人员遭遇过患者、家属的恶语相向、谩骂。肢体冲撞、恶意伤害和干扰医疗正常秩序的现象也非常常见,令医务人员人心惶惶。为此,82.08%的医务人员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学医,他们心目中医患纠纷、冲突高危地区为儿科、妇产科、门急诊、输液区、ICU、手术室,门诊区域几无净土……
而在患者、家属群体中,他们中有82%的人认为现在看病仍不方便。他们对医生冷漠傲慢的态度无法适从,最难容忍大检查、大处方。18.99%受访患者意识到应该给医务人员安全权利。一旦出现纠纷,38.42%的受访者表示会同医院协商,但也有将近15%的会选择直接对抗,不惜干扰医疗秩序……
这仅仅只是复杂医患关系的一隅。
0我是鬼
第11楼2014-06-08
复旦大学校团委近日公布了一份历时5个月完成的对上海部分在读医学生、实习医生等进行的调研访谈。洋洋10万多字的报告显示,医患纠纷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学医产生了迷茫、排斥,甚至畏惧的心理。由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优秀生源更愿意选择经济、金融等“钱景”看好的专业,而不是更艰深的医学专业。看似体面的职业,吸引力却并不如前。
不仅如此,在专家看来,医学生培养质量整体水平的下降,医学人才难于满足社会发展,才是眼下更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医学教育,面对困境如何求变?
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医学生对职业选择感到迷茫
“大四起实习,几乎全部时间都在医院,没几个月,耳闻目睹的医患纠纷就有七八起,虽然大多数情况并不是十分严重,我自己也没有和患者发生实质性的冲突,但还是感觉五味杂陈,碰到有病人很情绪化的指责,心里很恼火……”一位正在上海红房子医院实习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这样说。另一名受访医学生甚至直言:“绝对不会当医生了,以后宁可做些和医生有关的工作,如医药代表、法医或是基础研究等。”
调查显示,多数医学生不会转行,却有心怀担忧、失望或另谋出路的想法。比如在就业时,希望能进入“好的医院、好的科室”。而好科室的标准之一,就是“事故发生率较低、能尽量避开医疗纠纷的科室,比如眼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而要避开像儿科、心外科、血管外科以及与急诊有关的科室这样的“高风险地带”。
不愿当医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学医周期远比其他专业长,实习医生和轮转医生压力大、待遇低、十分辛苦,还要承担风险,让人容易心理不平衡。
“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报考医学院可能意味着付出的学习成本与就业收入不成比例。”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冯希平教授说,由于对医院、医生的考核标准不尽合理,许多年轻医生在最初工作的几年里既要应付忙碌的住院医师工作,又要承担各种科研课题、写论文、出成果,还要面对买房、结婚等生活压力。耳闻目睹这些压力,往往让家长和学生对职业选择感到迷茫。
优质生源难招之外,更该关注扩招后的培养之伤
此前,冯希平也曾对上海几大医学院的在读学生做过一项“职业认同度”的调查。冯教授发现,近年来,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优秀中学生第一志愿报医学专业的并不多,他希望调查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调查显示,医学生对“未来的医学生涯”大都表示担忧,仅1/4学生对选择医学感觉“自豪骄傲”、“无怨无悔”,且其中多数为大一新生和研究生人群;近一半学生读医是“痛并快乐着”,仍将坚持。在四、五年级接触临床和实习阶段,学生们对未来的医生职业认同度达到最低点。
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