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临床 血液指标分析史上最全:检验医学知识大集锦_仁者乐山_新(9)

2018-01-28 11: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史上最全:检验医学知识大集锦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2.凝血酶时间(TT)。延长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 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

5.D-二聚体(D-Dimer)测定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时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血液流变学检查常用哪些指标? 这些指标各代表什么意义?

1.全血粘度—全血粘度是指血液整体(包括血浆和所有血细胞在内)的粘度。

2.血浆粘度—是指血液除去所有细胞成分后血浆的粘度。

3.红细胞压积—又叫红细胞比积,是指全血中红细胞体积与全血体积之比值。它表示血液中红细胞的浓度。由于正常人血液中绝大部分是红细胞,因此,也大致代表血液中所有血细胞的浓度。

4.全血还原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是指全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之比。 便于比较不同红细胞浓度血样的粘度。

5.血沉—血沉是红细胞在血浆中沉降的速率。它反映血液在静止状态下的红细胞聚集的程度。

6.血沉方程K值—是为了消除红细胞压积的不同而对血沉的影响。是对血沉的校正值,更能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7.红细胞聚集指数—是表示红细胞聚集性的指标。

8.红细胞变形指数—是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指标。

9.红细胞刚性指数—是红细胞刚性(即硬度)的指标。

10.纤维蛋白原浓度—它是血液凝固性的指标。

“血液黏稠”是一种病吗?

“血液黏稠”是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词儿,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联想到血液变稠变黏了,就会流得慢,容易发生血栓,进而堵塞血管。一些科普文章也强调:老年人清晨应喝一杯水,有助于稀释血液,预防心脑血管病。还有人说,夏天到了,血液容易变稠等等。

史上最全:检验医学知识大集锦

总之,血稠不是个好事儿,应该想办法解决。然而这个引起很多中老年人重视的指标,在医生看来并不那么重要。

医生的回答是他们在判断患者病情时,从来不把“血液黏稠与否”当作标准。北京宣武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郝恒剑说,血液黏稠是老百姓的通俗语言,医学上血黏度是一项血流变学指标,但是这项指标有很多不太完善的地方,可信性有限,意义有多大,要结合病人其它情况综合判断。

影响血液黏稠度的因素有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血脂和血糖等许多指标。所谓“血稠”的人有很多,但是未必就会发生血栓,因为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血管本身没什么问题,血管壁很光滑,那么血液黏度再高,也未必堵塞血管。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血脂、血糖和血压过高,就会使血管内皮损害,使血管壁的内膜粗糙,形成粥样硬化,使血管弹性变差,这才是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的重要因素,所以医生更关心的是血脂、血糖和血压三大危险因素。除此之外,吸烟、超重(肥胖)也是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因素。

至于用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的办法,老年人多喝水是有好处的,也有利于肾脏的排泄功能。但是从稀释血液的角度,只能说有作用,不解决根本问题,不必太迷信于此。最有效的预防方法还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