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现象原理 3册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试题集+技能图解 2017事业单位医院医生晋升入职编制专业 医疗卫生系统(12)
BT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明显减少,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和巨大血小板综合征。③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所致疾病,如vWD、DIC。④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⑤药物干扰,如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3.(1)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尤其是各种球菌所引起的感染,均可使白细胞升高;其次如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汞中毒、铅中毒)、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白细胞亦可增加。
(2)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某些传染病包括病毒感染及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少部分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品及放射损害,以及脾功能亢进等,白细胞数均可减少。
4.(1)致淋巴细胞增多的因素:可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某些慢性感染、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淋巴细胞性淋巴肉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组织移植术后(排异前期)。
(2)致淋巴细胞减少的因素: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者,亦可见于严重化脓性感染病人。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淋巴细胞百分率减低,但绝对值仍在正常范围。
5.(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为增多或减少。在变态反应、某些皮肤病、寄生虫病及血液病等时增多,其他如猩红热、X线照射、脾切除及传染病恢复期等因素亦可使之增多。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少于005×109/L为减少,主要见于传染病急性感染期、严重组织损伤时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或肾上腺功能亢进等。
计算嗜酸性粒细胞还可用于观察急性传染病和估计手术及烧伤病人的预后,以及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
6.嗜碱性粒细胞增加的临床意义: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01×109/L为增多,可见于过敏性反应及某些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荨麻疹、结核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亦可见于重金属中毒及放射线照射等。
7.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临床意义如下:
(1)生理性增高:妇女月经期和妊娠3个月以上至产后1个月,以及60岁以上老人,红细胞沉降率增高,此为生理性的。
(2)病理性增高可见于:①各种炎症。②恶性肿瘤。③高胆固醇血症。④组织损伤及坏死,如较大手术创伤和心肌梗死。⑤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⑥贫血。贫血病人红细胞数减少,下沉时受到摩擦阻力减少,致红细胞沉降率增高。
(3)红细胞沉降率减慢:意义较小,可因红细胞数明显增多或纤维蛋白原严重减低,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血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8.(1)比密增高的临床意义:见于脱水、蛋白尿、糖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周围循环衰竭、使用造影剂等。
(2)比密减低的临床意义: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胶原疾患、使用利尿药等。
尿比密易受生理、病理、药物甚至混浊度影响,故用于对肾功能估计时连续测定比一次测定更有意义。测定尿比密还对鉴别糖尿病与尿崩症有意义。
9.各种蛋白尿形成的原因如下:
(1)生理性蛋白尿或无症状性蛋白尿:指由于各种体内外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而导致的尿蛋白增多。①功能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期,尿蛋白一般不超过(+),定量<05 g/24 h。②体位性蛋白尿:尿定性可达(++)~(+++),卧床时则为阴性。③偶然性蛋白尿:又称假性蛋白尿。由于尿中混入生殖系统排泄物,如精液、月经以及血液、脓汁等,导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肾脏本身并无损害。
反腐倡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