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句式_高祖本纪古今异义_高祖本纪词类活用(7)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居:处于,在。马上:马背之上。此句指班武力取得无下。宁:难道。这两句大意是:骑在马背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陆贾常在汉高祖刘邦面前称道《诗经》、《尚书》一类典籍的教化作用,刘邦不喜儒术,不以为然地骂道:“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回答道:“~?”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靠武力取得的天下,不能用武力来治理。这一名句内含发人深省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治国有治国的道理,统治者必须遵守、掌握其中的规律,进取而顺守,文武并用,才能长治久安。用今天的话来说,取得天下、巩固后,就应赶快由“武功”转入“文治”,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变。反之,国家就不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史记名言语录
汉·司马迁《史记·楚元王世家赞》。出令:制定法令。所任:所任用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安危存亡在于所制定的法令如何,所任用的官员怎么样。国家所制定的法令如能惩恶扬善,顺应民心,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所任用的官员又能正确地、创造性地执行这些法令,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就能稳定长久;否则,就会失去民心,产生混乱,国家就会出现危机而难以长存。这两句用于说明国家的立法和任人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引古逸诗。恃(shì事):依靠。这两句大意是:依靠德政的昌盛,依靠的败亡。以德施人,以德服人,能使人心悦诚服,人我一心,便能昌盛兴旺;以力强人,虽然能使人身服一时,但不能使人心服,总有一天会遭到反抗,其败亡是必然的。进两句说明要恃德不要恃力,可借用于国际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也可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已:停止。这几句大意是:大鸟不飞就不说了,若飞则上摩青天;不叫就算了.一叫则使人惊服。战国时.齐威王即位初年,曾一度长夜淫乐.不问,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将危亡。淳于几以隐语的方法启发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威王领悟,说道.“此鸟~。”此后开始勤政,使齐国又趋强大。此条以鸟为喻,暗含哲理.警约精譬,十分生动.多用来感叹某人出人意料地成名的现象.后演化成为“一鸣惊人”的成语。
彼可取而代也。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彼:指秦始皇。本句大意是:他那煊赫的帝位是可以替代的啊。《史记》记载案始皇南巡时,项羽目睹了他不可一世的排场,非但不钦佩.反而说了~这样的话。此句脱口而出,不加掩饰.既表现了项羽的凌云壮志,又表现出人物的率直纯真,一句话六个字便塑造出项羽这个才气过人、英勇豪爽的少年英雄的形象。这种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也是今天写作应遵循的原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条后来意义扩大,常常用以表现乙可代甲。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史记好句摘抄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加:施加。这两句大意是:狂风冲天而起啊.使白云漫无飞扬,我满载统摄四海的盛威啊。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刘邦做了皇帝后,回到自己的故乡沛县,与父老子弟饮宴沛宫,酒酣之际赋下了这首著名的《大风歌》。~与下立“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起,抒发了剂邦渴求贤士共守天下的壮志豪情.意境开阔豪迈,感情错综复杂,饱含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写作上用比兴手法,通过大风飞扬把抽象的皇威具体化,形象鲜明突出,今天写作仍可借鉴。
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恶声:坏名声。狼藉:旧传狼群常藉草而卧,起来就把草踏乱消灭痕迹,后用来形容零乱到了极点,引申为败坏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布,流传。选两句大意是:名声坏到了极点,流传到各国都知道。表现臭名远扬时可以引用。
没有大陆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