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史学理论与方法》.pdf(4)

2019-06-28 07: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笔者发现,即使是西方现代严谨的历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比如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美国的威利斯顿·袄尔克的《基督教会史》,也包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他们在描述西方17世纪之前的历史和思想史的时候,大多也都是采取虚写的办法,他们也很少在自己的著作中去引证19世纪之前那些西方古代的“历史巨著”,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所谓的希腊思想家的那些“巨著”,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著作几乎就是“说书”(汤普森语,他屡屡将西方19世纪以前的各种历史著作说成是“说书”),或者说,他们在当时已经有确凿证据,清楚知道这些历史典籍和思想史著作(罗素在自己的《西方哲学史》中多次提到过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著作的不可靠性),都是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和基督教会统治下的“大学”所杜撰的。另外可参看杨念群《中层理论》(江西 教育 出版社2001,第232—274页)以及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第115—136页)、王睛佳《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的前景》(见《东岳论丛》2004年1月号,第11—19页)、罗志田为何伟亚(jaltles l.hevia)的《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邓常春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一书写的“译序”、赵世瑜《历史学即史科学:关于后现代史学的反思》(《学术研究》2004年第4期第12—15页)等。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

埃尔斯纳的史学史研究在将目光投向对早期理论文献的翻译和文本研究的同时,也将艺术史重新敞开向二十世纪历史、政治和宗教格局之变动的思想参照系,以此构建起学科史与思想史、观念史的开放联系。这些年来,由于娱乐至上主义、犬儒主义、反智主义、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也由于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不高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不力,使得这些真理受到了怀疑和攻击,有人放肆地质疑和丑化我们的国史、党史、军史,道路、理论、制度,特别是对于领袖、英雄、群众,信口雌黄地歪曲、抹黑、诬蔑,造成了一些消极情绪和混乱局面,这是意识形态的逆流,治国理政的障碍。 政 治理 论素 质是 思想 政治 工作 者一定要 具 备的思 想政 治观 点 、 正 基础 知识 主要是指 哲学、 经济理论 、 政 治理论 、 党 的建设和 历史等 确 的政治方 向和立场 、 扎 实的马克思 主义 基本理论 水平和认识能 力。

”列宁选 集》,第卷 ,页 )既然唯心史观存在着如此严重 的缺陷。为什么它又能够长 期统治人们 的思想,乃统治历史理论长达数千年之久呢?为什 么那些杰 出的历史学家们一直都难 以摆脱它的束缚呢?对于这 一问题,毛泽东曾作过明确的论述。他在 《实践论》一文中指出: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陷于片面的了 解,这一方面是 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 曲社会的历史;另一 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 于社会历史 的发展作全面 的历史的了解 ,把对于社会 的认识变 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 出现近代 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毛泽东选集》,第 卷页)从毛泽东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唯心史 观之所 以长期存在是有着它的阶级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 论 的根源 。所谓阶级根源 ,就是剥 削阶级对于社会历史的“偏见 ”和“歪 曲”。在阶级社会里,如何认识和解释历史,从来都是与剥削阶第 25 页 级的利益密不可分的。历史上 的任何一个剥削阶级,无不从本 阶级的利益 出发 ,把 自己所代表 的那个社会制度说成是最合理 的。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利用人们认识水平低下的弱点,不遗 余力地宣扬它 的永恒性,并编造 出“君权神授 ”的神话去欺骗、愚 弄人民群众,为 自己的统治寻找合法根据。同时,剥削阶级在精 神文化生活中也 占据着统治地位,垄断着精神文化的生产,宣扬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的谎 言,片面夸大精神 的作用 ,贬 低物质 的作用 ,抹杀人 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功绩 。这种状况决定 了剥削阶级必须要制造并鼓吹唯心史观 。所谓社会历史根源,指的是生产规模的狭小、生产力的低下 以及科学的不发达。在资本主义 “大工业”出现 以前,社会生产 规模十分狭小、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加之交通 闭塞,人们的社 会生活处于彼此相对隔绝 的状态 ,而且真正意义上 的近代科学 尚未发展起来 。正是 由于这种社会状况 ,限制 了人们认识社会 历史的能力,看不清社会真正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关系,因而也就 不可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 “在 以前的各个 时期,对历史的这些动因的探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和 自 己的结果的联系是混乱而隐蔽的。在我们今天这个时期,这种 联系已经非常简单化了,因而人们可 以揭开这个谜了。

” 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卷 ,页 )所谓认识论 的根源 ,是指人们认识社会历史远 比认识 自然 现象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因而也更容易产生误解 。因为 “社 会发展史 ”却有一点是和 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 同的。在 自然界 (如果我们把人们对 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不 自觉的、 盲 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 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 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引动的、追求某种 目的人;任第 26 页 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 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 目的。” (同 上 ,页)不管人们行动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 目的,但从表 面上看,人类社会的历史,似乎是由人们的主观意识所决定,特 别是一些杰 出人物 ,他们 的言行往往更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 生 明显的影响。这种状况就容易使人们在考察社会历史时产生 误解 。误认为社会历史是这些英雄人物创造 的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pdf,从而陷入唯心 史观 。上述三方面 的原因,决定了唯心史观在史学领域 内长期 占 据统治地位是一种必然的社会历史现象。关于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诞生于世 纪年代 的欧洲, 马克思、恩格斯是它的创立者 。

正如唯心史观 的产生与一定历 史条件相联系一样 ,唯物史观 的创立也是与一定历史条件密切 联系在一起 的,唯物史观 的创立 同样是一定历史条件 的必然产 物。正如毛泽东所说: “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 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 了历史上从未有过 的水平 ,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 的最伟 大的动力,因而产生 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的宇宙观 。” 毛泽东选集》,第卷 ,页)毛泽东的这段话概括地说明了马克 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 。首先,由于欧洲许多国家 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 高度发展的阶段,与资本主义以前各种经济形态相 比,这时的社 会经济冲破 了长期 以来生产规模 的狭小对人们 的限制 ,资本主 义大机器生产的实行,一方面给予社会生产力 以巨大的发展,另 一方面导致 了资本主义 固有 的矛盾 ,即生产 的社会化与生产资 料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 ,引起 了阶级矛盾 的激化 。使社会 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 以及思想意识与政治经济 的关系都简单 化、明朗化了,使人们有可能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从另第 27 页 一方面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结构的各种生产组织 比之前代是最发达最为复杂的,对它正确理解和认识,就可以同 时看清过去的一切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

②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到了他们实践的第二个时期——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由于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这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这是因为马克思不仅“热烈”地向群众宣传自己的科学理论(办、编小册子),而且“顽强”地领导着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最后“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伟士的国际工人协会”引导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使无产阶级从自发斗争的阶级进步到自为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离开实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离开实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柏拉图的理想型世界、笛卡尔的二元论、洛克的经验主义、休姆的习惯性期待、康德的因果律、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耀眼的哲学巨人及其哲学理论,这座哲学大厦才显得高耸而坚定。

1从理论来说虫洞历史_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pdf_历史记忆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亲 自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和批判地继承前人 的一切知识成果的基础 上,在与唯心史观 的论战中,创立 出科学的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 斯之所以能共同创立唯物史观,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 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 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卷 )唯物史观的创立,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无畏的探索过程,走 过了一条从产生到成熟的发展道路,它既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 辛勤理论探索的结果,也是社会实践发展 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 中,马克思、恩格斯各 自独立地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 转变,从革命 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第 29 页马克思、恩格斯从世纪年代初 ,就开始 了为争取解 放、改造现实而积极进行政治斗争,并积极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到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对他们 所发现的唯物史观作了初步的表述: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 接生活的物质生产 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 ,并把与该生产 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 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 述市 民社会 的活动 ,同时从市 民社会 出发来阐明各种不 同的理 论产物和意识形式 ,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 ,并在这个基础上追 溯它们产生 的过程 。

这样做 当然就 能够完整地描述全部过程 (因而也就能够描述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了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页 )这一新 的历史观 ,彻底解 决了过去一直未解决的关键 问题 ,即人类社会历史运动 的根本 原因。初步形成 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的基本体系 。但这一表 述 ,也有着它不成熟的地方 ,像有些概念 ,还不够确切 。到了年马克思写作 《哲学的贫困》一书时,这种历史观就变得 比 较成熟了,它们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 ,都得到了明确 的阐述 。正如马克思 自己 所说:“我们见解 中有决定意义 的论点,在我 的年出版的为 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 《哲学的贫因》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 然只是论战性的表述。”(《马克思恩格斯选》,第卷 , 页年 , 马克思出版 了 《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该书序言中写道:“我所 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 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 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 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 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 的生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