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史学理论与方法》.pdf(2)

2019-06-28 07: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由此 四弊又复生 二病,一 日能铺叙而不能别裁 ,二 曰能因袭而不能创作 。他竭力 鼓吹“史学革命 ”,提 出新史学必须叙述进化 的现象,以区别历史 循环观点;必须叙述人群进化 的现象,以区别于 旧史学 以单个人 物为主 的观点;必须叙述人群进化 的现象,以求得公理公例,“而 使后人循其理、率其例 以增幸福于无疆也 ”。他认为新 旧史学 的 根本区别在于史学理论基础的不同,即旧史家所信奉的是循环 论、复古论和宿命论 ,而新史学家信奉 的则是进化论 。“中西杂 揉 ”的历史进化观,是梁 氏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第二,在宣扬进化论历史观的同时,梁 氏还将 当时西方资产 阶级 的一些流行观 点,如地理环境决定论、个人英雄意志论、文 化决定论等介绍过来 ,并加 以吸收,使其史学理论表现出一种 “多元论 ,的倾 向。如他一面 强调“历史 为人类 自由意志的创造 品”,一面又说,在历史运动 的过程 中,心力作用必然要受到物 的第 10 页 限制 。在 《中国历史研 究法补编 》中,他主张“我们作史,对于伟 大人物的自由意志和当时此地的环境都不可忽视或偏重偏轻”。 他认为历史进化的基本制约力可分二类:一是心力,即支配人类 历史活动 的心理意识 , “精察夫个人心理之所 以作成之表 出之 者 ,其道何 由能致力于此 ,则史 的因果之种密藏 ,其可 以略睹矣 ” (《饮冰室专集》,卷。

二是物力,即人们进行历史活动时客观存 在 的各种现实物质条件 ,乃至上层建筑方面 的限制 因素 。他提 出物力包括如下三种:一是地理作用,认为“地理环境对‘当时此 地’之支配力,其伟大仍不可思议”(《饮冰室合集》,卷。它可以 影 响人们 的素质、生产 活动、物 质 生 活、对 外 交通、思想 习俗、文 化传统乃至政治制度;二是人种因素,他认为人种不同,是造成 东西方历史不 同和今 日世界西方强于东方 的原 因之一;三是文 化传统力量 。他认为文化传统对推动或抑制历史进化往往起着 很大作用,甚至国家的盛衰存亡也是文化传统决定的。第三,梁 氏主张在历史研究中运用各种近代 自然科学方法, 努力吸收其他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成果,从而使他 的史学理论和 史学方法不断更新,呈现出一种开放型的史学特征。他在 《中国 地理大势》、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等文章中考察了地理环境及 其变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他的 《历史统计法》则论述了数 学统计在历史研 究中的运用和意义 。他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要 不断修正以前的错误,今天向昨天挑战。 “不惜 以今 日之我,难 昔 日之我 。”“我到八十 岁,还要 向七十九岁挑 战!”充分表现 了他 锐意求新 的治学精神 。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pdf_1从理论来说虫洞历史_历史记忆理论

第四,强调史学的作用在于教育团结国民,激励爱国心,推 进社会文 明。他说:“史学者 ,学 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 ,国民 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宗也。今 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 所 以 日进文 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 。” 梁启超 《新史学》,转引自 《史第 11 页 学探 渊页》)此外,梁 氏还对史家提 出了“四长 ”,即史德、史学、史识和史 才的具体要求。史家 “四长”之说,源于唐代刘知几和清代章学 诚,梁 氏又溶入了新的含义。如 “四长”的排列次序,刘知几以 才、学、识 为 序 ,章 氏加 上 了史 德 。梁 氏则 以德、学、识、才 为 次 , 突出了资产阶级史德观的价值与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人是李大钊,他于年 出版的 《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专著,代 表 了当时中国史学理论发展 的最高水平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唯 物史观 的原理,对历史研 究的对象、任务、目的、方法 以及 史学 的 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 。 其要 点如下:第一,明确了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李大钊认为, “历史就是 人类 的生活并为其产物 的文化 。

吴 义 雄 .鸦 片 战 争 前 在 华 西 人 与 对 华 战 争 舆 论 的 形 成 [j].近 代 史 研 究 ,2009年 ,(2).⑩ 关 世 杰 .英 国 大 众 反 对 政 府 进 行 鸦 片 战 争 [j].世 界 历 史 ,1990年 ,(4).6第 1章 绪 论植 、 使 用 角 度 研 究 的 论 文 有 王 纪 潮 的 《底 也 伽 考 》 ®。 王 纪 潮 .底 也 伽 考 [j].自 然 科 学 史 研 究 ,2006年 ,(92).7河 北 大 学 历 史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第 2 章 19 世 纪 英 国 经 济 与 政 治 概 略2 . 1 英 国 自 由 贸 易 政 策 指 导 下 的 经 济 活 动在 工 业 革 命 之 前 , 商 业 便 是 英 国 最 活 跃 的 经 济 部 门 。人 民 出 版 社 ,1984年 .⑩ 牟 安 世 .鸦 片 战 争 [m].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1982年 .11陈 胜 粦 .林 则 徐 与 鸦 片 战 争 论 稿 [ m] .中 山 大 学 出 版 社 ,1985年 .12萧 致 治 .鸦 片 战 争 史 [m].福 建 人 民 出 版 社 ,1996年 .5河 北 大 学 历 史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溃 一 鸦 片 战 争 再 研 究 》 ① 等 。

他认为历史理论愈进步,史学系统才能更好地 完成。历史理论 “实为构成广义的史学的最要部分”。第 四,阐明了史家 的历史观和史家研究方法论 问题 。李大 钊指 出:“历史是人类生活 的引程 ”,“是有生命 的东西,是活 的东 西 ,是进步 的东西 ,不是故纸堆 ,不是枯骨 ,不是死 的东西 ,不是 印成呆板 的东西 ”。史学必须 以历史唯物论为指导,树立发展 的、进步的历史观。他认为史家应关心现实,表现现实革命者风 采,激励人们向前看 。他认为史学方法即研究历史的对象、形式 与规律 的方法 ,包括 历史材 料 的搜 集、选 择、编 制、整理、参证 与 确定,以及考察立实的一般规律。 “历史研究法是教人应依如何 的次第、方法去作史学研 究的阶梯学 问,是史学 的辅学助 问。”根 据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李大钊提出了对 中国历史进行 “改作和重 作 ”的任务 。李大钊在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面 ,做 出了重 大贡献 。他在 《我 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中,全面、概括地介绍 了 马克思主义学说 ,这是在 中国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 行的系统介绍,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 “唯物 史观 ’、“史学思想史 ”等课程 ,在 中国第一次系统讲授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理论,并在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史学思 想史讲义》、 《史观》等论著中深入探讨和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学 说,全面地介绍 了唯物史观 的产生、发展及其思想 内容 。

他指 出: “历史的唯物论者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因为 历史上物质的要件中,变化发达最甚者,是经济现象。故经济的第 13 页 要件是历史上唯一的物质条件 。” 李大钊文集》,下卷,页)他不 但 阐述 了唯物史观 的基本原理,并具体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 中 国的历史,对历史作出了崭新的解释: “我们要晓得一切过去的 历史,都是靠我们本身具有人力创造出来的,不是哪个伟大圣人 给我们造的,亦不是上帝赐于我们,将来的历史亦还是如此。现 在 已是我们世界的平 民的时代了,我们应该 自觉我们的势力,赶 快联合起来 ,应我们生活上 的需要创造一种世界的平 民的新历 史 。”(李大钊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 的价值总之,李大钊不仅在传 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成为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的先驱,而且在运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推动中国史学革命方面,也起了拓荒作用, 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新 中国成立后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成 了我 国史学界研究 问题和思考 问题 的主要方法 。史学工作者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 运用马克思主义 。历史科学的研究有 了较大的发展 ,在史学研 究、史料整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但是,长期 以来,史学 这 门理论性十分强的学科 ,却没有真正建立起 自己的史学理论 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取代 了史学理论 ,一般哲学体系取代 了具 体学科的理论体系。诚然,历史唯物主义是要指导史学研究的, 就像它指导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一样 。但是,指导不等于取代 。 我国在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失误,究其原因,是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由于“左 ”的思潮影 响,对马克思主义有关历史科学理论 的重 要论述理解并不全面 ,有 的甚至理解错 了。马克思主义在很大 程度上受到教条主义、封建主义的歪曲。特别是十年动乱期间, 史学理论的研究更是遭到一场空前的浩劫。改革开放 以来 ,人们对史学研究的进程和 曲折进行反思的 同时,对面临的史学问题力求做出理论性的阐释,在史学界很快 掀起 了研究史学理论 的热潮 。一改过去在我 国没有专 门的史学第 14 页 理论研究机构、没有专 门的史学理论研究的刊物、没有专 门的培 养史学理论研究生 的单位、没有专 门召开过史学理论研讨会 的 沉寂局面 ,史学理论 的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 的重视 。众多的史 学理论著作的不断问世,以及对外国史学理论著作的大量评介, 我 国的史学理论研究已从沉睡 中苏醒 ,逐渐成为史学研究领域 的热点 。

随着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关史学理论的范畴, 目前在国 内史学界出现 了几种不同的看法 。宁可 同志在年 《历史研 究》第期上发表 《什么是历史科学理论》一文,提 出了“广泛意 义上的历史科学理论”和 “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科学理论”两个范 畴。他认为:以客观历史为对象的研究中的理论 问题,包括:一、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或规律 的探讨 。如历史发展 的 动力、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是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评价 历史人物的标准,等等。二、客观历史发展 的辩证法 。如历史发展 的统一性与多样 性、连续性与 阶段性、前进性与 曲折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一般性 与个别性、历史过程中的诸种矛盾及其相互作用,等等。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或规律在特定的时代、地区、 民族和社会现象领导的发展过程 中的具体化,或特定的时代、地 区、民族和社会现象领域历史发展 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 。其 中 属于某一特定时代、地区、民族的如中国古史分期、中国封建社 会长期延续等方面研究中的理论 问题 。属于某一特定社会现象 领 域 的如 阶级、阶层、等 级、宗族、家族、家庭、婚姻、民族、农 民战 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经济结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 式、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研究中的理论 问题。

以历史学本身为对象的研究的理论 问题,包括:一、历史学本身的理论和方法 问题,或者换句话说,以历史第 15 页 学本身而不是从客观历史为对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问题 。如历 史学的对象、任务、特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认识的特点、 历史学的层次与结构、历史学方法,等等。二、史学史和当代各种史学思潮、流派、观点的研究和评论。三、对当前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的任务、问题与倾 向的研究 和评论 。如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 中的 作用、史学领域中 “左”的和右的倾向的表现与批判等等。他强 调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的史学理论学科 ,它不应当是历史唯 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的重复,也不应当是上述诸方面凑在 一起的拼盘,而应当是历史学 自身的理论 问题 。也就是说,史学 理论应 当 以历史本 身而不是 以客观历史为对 象 的一些理论 问 题 。如 历 史 学 的对 象、特 点、任 务、历 史 与现实 的关系、历 史认 识 的特点,等等 。宁可文章的中心在于分清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 的界线,认为史学理论 的研究对象不应包括历史理论 问题 。宁 可在上述文章中就史学理论的范畴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其 “广 泛意义上 ”和“严格意义上 ”的范 围之 内进行探讨 ,这一探讨是有 益 的,可 以说是个开创性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