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资料 故事| 记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5)

2018-02-13 05: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自己反复思考答案。觉得收获太大了,印象很深刻。过去好多年后学生聚会时,还有学生记得那一课自己找的问题,以及答案。为了准备这一课,他也做了很精心细 致的准备,从不同角度预设了很多问题,他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不能靠教学参考书上的那点提示的内容,也必须离开教学参考书去备课,也把自己推到了战斗的最前沿,将面对的是很 多陌生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抗日战争中的英雄资料自己面临的也是一张张陌生的考卷。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不断地思考和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和方法。以后他的学生升 到初二,就不用老师费力的讲解和督促了,学生拿到课本后,就用他培养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找问题、找答案,找最优答案。学生进入了学习的另一种境界。实现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已经掌握了“渔”。

在学习《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时,课文第一段:

“春天,在北海公园,常常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早晨上班从北门进园,南门出去,下午下班从南门进园,北门出去。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从他的住宅到办 公地点,正好经过北海公园。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但是他宁愿步行穿过公园。他这样来来去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

学生提出课文写竺可桢每天穿过北海公园,观察记录物候现象,可为什么说“他这样来来去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而不说度过春夏秋冬,或者是其他季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这个问题还是真的让很多学生费了一番劲。大家争论得很激烈。最后大家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理解了作者选词造句的意义。既有季节方面的表达,又有社会方面的意义,还有主人公的心情 ,还有修辞方面的效果。这些是教参以及其他书上没有的知识。

在学习杨朔先生的散文《蜜蜂赞》中,学生提出并且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哪个职业辛苦,哪个高贵,哪个职业挣钱多,哪个职业给社会的贡献大,学生为此查了很多资料,各抒己见,他 引导学生结合政治教材,结合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走向了统一的认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得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是爱 国爱人民的,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工作的,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上至国家干部,下至普通农民,城市里的清洁工、掏粪工,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学生从一篇文章的学习 中,自觉地进行了延伸阅读,并且理解了为什么在当时国家各行各业都有劳模,还都受到国际领导人的接见,为什么毛主席会为一个普通的战士开追悼会,写纪念文章。理解了为什么毛主席 在《纪念白求恩》中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 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大家还走访了解了本地在新中国建国初受过毛主席和中央领导接见的几个不同岗位上的全国劳模。了解了当地在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斗争的波澜壮阔的事迹。在班里召开了宣讲劳模事迹的主题班会。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语文到政治、到历史,又延伸到了社 会,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

一天,县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和主管文科教学的他的老师一起听了他的课。下来进行了交流。他老师和教研员肯定了他的探索很超前,有实效,同时也指出来如何把课堂进一步高效, 如何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愿意写作文,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他的探索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支持,老师和教研员的指导,使他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有了信心。就像是给他 这辆在教改的路上探索的往前跑的车进行了检修,加了油;像是在自己拉着重重的货物的车艰难的爬坡的时候,伸出了给自己助力的推车的手;像是自己在旅途上正口干舌燥时,遇到了甘泉 ,给他的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很感激自己的老师,觉得自己很幸运。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到了知音和恩人。每次和自己的老师交流的时候,他总有一种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他的老师在 山区第一中学教了二十年学,很有名,他教的学生有很多写作能手。抗日战争中的英雄资料由于离家远,还有他老师的同学中有人在市里的学校当领导,想让他到市里去,可是县里不放。就这样他到了第二中学任 教。教研员和老师让他在全校讲一次公开课。这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他老师和他一起研究教材,商量教学设计。他感到自己的老师确实能力非凡,他能一下子就洞悉最核心的地方,哪些内容 不用老师讲学生自己或者讨论就能解决,哪些地方是哪一类的学生能够理解解决,哪些是需要老师辅助才能解决的,了然于心。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把他进行的全新的探索,他在教学上所具 有的优势,很巧妙地融汇在了一起。使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他的公开课获得了成功。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他的前进的路上,再次验证了这句俗语的正确和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