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历史学论文研究方法_历史学论文方向_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

2017-12-16 17: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在他之后,其他台湾作家、学者也受其影响,继续对那段历史进行整理、书写,如蓝博洲写作的《台共党人的悲歌》。他们的工作让我们了解了一段被掩埋的历史,对于海峡两岸的普通民众认清楚台湾国民党政权的历史面目,认清楚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为了台湾底层民众的解放进行的艰苦斗争与牺牲,排除掉反共宣传对台湾民众造成的对社会主义、共产党的恐惧与敌视,从而对中国的革命史,对社会主义中国有更深的理解甚至认同,是极为有意义的。

2、清理殖民-帝国主义历史,揭示台湾问题的根源

台湾问题,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政治分裂,根源在于近现代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殖民统治、帝国主义战争与争霸。认识到这个根源,才能认清楚当下台湾问题的症结。陈映真对此有深刻的研究与论述,在《何以我不同意台湾分离主义?》一文中,他指出:

【台湾分离主义和战后新帝国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历史学论文研究方法这样的关系,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受到岛内外、新旧时代的台湾分离主义运动者加以清算。】

【台湾分离主义运动,在依附美日新帝国主义,甘为新帝国主义鹰犬,甘为逐渐破产的“两极对立”冷战构造服务,盲目“反共”、“恐共”和反华,可以推想,万一“台湾民主共和国”成立,它也不过是一个极端法西斯的、美日附庸的“国家”。我也可以想见这样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思想和政治生活的极度的荒废。】

并将台湾的现实放到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中考察,提醒人们警惕新帝国主义的蔓延:

【分离运动只能造成国际资本在台湾对自然、人、文化更加肆无忌惮地蹂躏,并以腐败的发展换取对中国的永久的断绝。缺少对世界体制、国家和文化怀抱批判知性的台湾分离运动,是当前帝国主义和世界体系下台湾被“矮化”的文化的结果。】

与其余光中,不如陈映真——统一两岸,靠“文化乡愁”还是社会主义?

  1994年2月,陈映真在台北市新生画廊策划关于日据台湾五十年主题的《五十年枷锁》照片展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_历史学论文方向_历史学论文研究方法

90年代以来,陈映真组织成立了“台湾社会科学研究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参照,认真梳理研究台湾近现代历史,对台湾的社会性质变化脉络做出了科学的划分,并根据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做出更贴近事实的调整:

1895~1945(日据期)——“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5~1950(光复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组成部分。

1950~1966(农地改革到加工出口导向)——“新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1966~1985左右——“新殖民地-依附性资本主义社会”。

1985~2000——“新殖民地-依附性独占(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这就把台湾社会变迁放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扩张和变迁中来看待,使得对台湾问题和台湾社会内部问题的认识,有了总体性的参照。

3、认清台湾社会现状,探寻台湾问题的出路

无论是发掘台共党人、白色恐怖的历史,还是研究近代以来的台湾历史变迁,都是为了认清台湾社会现状,探寻台湾问题的出路。陈映真对此有清晰的自觉。在成立“台湾社会科学研究会”的宗旨中他就表明:

【为了克服当时台湾社会的民族与阶级的矛盾,援引了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的理论,进行了对于台湾社会与历史之科学的、自我认识工作;一方面又要进一步汲取二战以后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以及其他各种进步的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理论新的反省与发展,同台湾社会具体现实结合起来,建构一个科学地、批判地认识和改造台湾社会与历史的论述系统,诚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