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_何兹全三国史_田余庆(4)
[50]按:此文的核心即作者所撰《嘉禾四年吏民田家莂解题》,《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上册,文物出版社,1999年,71~72页。在长沙会议之前,此文已在2000年日本的出土资料会议上宣读。参阅窪添庆文《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氏报告:〈长沙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之研究〉》,《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会报》第15号,2000年,2~3页。全文又载日本《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5号,2001年,4~21页。
[51]按:此文后以《长沙走马楼简牍中の邸阁•州中仓•三州仓について》为名,刊于《九州大学东洋史论集》第31号,2003年,67~89页。
[52]按:同氏又有《聚族而居与聚族里居: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探讨》,《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11期,2002年,1~55页。内容与之相关。
[53]按:此文稍后刊于《东南文化》2002年第9期,57~61页。同氏又有《从长沙走马楼简牍看三国时期孙吴的户籍检核制制度》,刊于《湖南档案》2002年第2期,40~41页。内容与之相关。
[54]按:此文稍后刊于《中国文物报》2002年1月18日第7版。
[55]按:同氏又有《从走马楼吴简再辨钟繇书艺》,《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214~235页。内容与之相关。
[56]按:此次会议,富谷治还曾介绍日本京都大学三国吴简研讨班情况(メッセ—ジ代读),窪添庆文还曾介绍日本长沙吴简研究会情况。此外,还有邱东联的《长沙走马楼嘉禾吏民田家莂研究之三——嘉禾吏民田家莂的性质、归属,吏民佃田的性质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因未作报告,亦未见材料,此处不录。
[57]按:此文稍后刊于《文史哲》2002年第1期,130~134页。
[58]按:此次会议,据介绍,还有孟彦弘《长沙走马楼吴简札记》、高敏《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之九》二文,但未作报告,亦未见材料,此处不录。
[59]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宋少华)《长沙吴简保护整理与研究的新进展》,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1年8月16~19日。又,宋少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发掘与研究》,《群言》2002年第3期,34~37页。
[60]伊藤敏雄《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の现状と课题》,日本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大会论文,2001年7月16日。
[61]黎石生《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4期,14~18页;沈颂金、姜淮《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阶段性研究评述》,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网站,2003年9月29日首发。
[62]王子今《走马楼简“折咸米”释义》,《国际简牍学会会刊》第3号,兰台出版社,2001年,75~80页。
[63]罗新《走马楼吴简中的建安纪年简问题》,《文物》2002年第10期,92~95页。
[64]宋少华《长沙出土吴简17万枚》,《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第9期,47~53页。
[65]汪力工《略谈长沙三国吴简的清理与保护》,《中国文物报》2002年12月13日第8版。
[66]邱东联《长沙吴简与吕壹事件——试析长沙吴简的埋藏原因》,《中国文物报》1999年12月8日第3版。另参张翼飞、赵雨杉《考古学家经近两年研究提出———长沙吴简因变法失败而存世》,《新民晚报》1999年7月28日。
[67]王素、汪力工《略谈走马楼孙吴“中书典校事吕壹”简的意义》,《文物》2002年第10期,88~91页。
[68]按:邱东联在此后发表的文章中,基本上仍然坚持这一见解。见《略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佃田租税简及相关问题》,《考古耕耘录——湖南省中青年考古学者论文选集》,1999年,350~357页。
上次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