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巴塞罗那现代艺术馆 【写生啦】 央美教授曹力自叙(3)

2018-02-09 15: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风景写生 1977年作

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78年是我这匹马的本命年,幸运降临,一个上北京的梦醒来后,我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这在当时简直像一个传奇的故事一样让画友们羡慕,因为我是贵阳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全国美术最高学府的幸运儿。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当时的水平并不是最高的,只有色彩这一项在班里显得突出些(在美院本科的几年中,我的油画课年年都是5分,而其他课程就没有这么优秀了)。值得庆幸的是,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一起学习,能学到很多自己欠缺的东西。我一直觉得向周围同学学到的东西甚至比向老师学到的要多得多!

静物习作 1978年作 25cm×45cm 纸板、油彩

静物习作 1978年作 25cm×45cm 纸板、油彩

休息的船 1979年作 14cm×25cm 纸、水彩

着衣女青年 1979年作 60cm×70cm 纸板、油彩

写实的东西显然不能使我完全满足

当时正是国家开始对外开放,百废俱兴。国外信息不断涌入,通过各种讲座、杂志、画册、电影、话剧、音乐、舞蹈、文学等媒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全新的天地。我们如饥似渴,狼吞虎咽,生怕漏掉了什么。而紧接着就是茫然不知所措。美院旧的教学观念受到很大冲击,一年级下学期和整个二年级我都是在彷徨中。写实的东西显然不能使我完全满足,我的性格喜欢丰富的变化,我总记得一位小提琴大师的格言:“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比美更吸引人,那就是‘变化’。”再则,我看到写实的东西从古典艺术到现代各种艺术门类,都已做得尽善尽美,我们掌握的这么点写实本领就显得很可怜,最终我承认了绘画的局限性,开始去寻找绘画艺术本身的表现力,即其他艺术不能取代的那些特性。先是注意到维也纳的分离派,那华丽的装饰性、平面化、变形,画面既结实又极丰富,这是和写实的情节性绘画不一样的东西。后来对德国表现主义的东西感兴趣,那情绪的宣泄,任意的变形,觉得很过瘾!然后又是后期印象派、野兽派。我拼命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但是,因旧的观念和新的观念的关系没有真正搞通,始终摆脱不了客观视觉形象的束缚。在此期间我到过河北农村画山画树,到山东大渔岛画海、画渔民,到工矿区画厂房,到苏州画水乡、画村童,创作了几张很不成熟的油画创作。这是我艺术道路上一个很艰难、很困惑的时期,有新的向往,但没有明确的道路。

蹓 1981年作 25cm×38cm 纸、水彩

我倾向于形式感强的东西,

袁运生老师,他使我艺术上有了明显的转机

三年级时根据同学的艺术特点分工作室。由于我倾向于形式感强的东西,当时壁画在国内刚刚复兴,以新艺术的面貌出现,我觉得适合我的趣味,就选择了壁画专业(那时壁画专业还只是油画系的一个工作室,后来才独立成系)。在壁画工作室里接触了袁运生老师,他使我艺术上有了明显的转机,使我从混沌中解脱出来,很快找到了较明确的方向。当然,一二年级的努力和思考并没有白费,没有前面的基础和铺垫,三年级的“起飞”也是不可能的。袁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毕加索、克利、马蒂斯、达利、夏加尔等现代艺术大师的艺术。他启发我们怎样去研究大师们的东西:拿他们的线条和中国的线条作比较(陈老莲等),找共同点和不同点。我这才开始真正认识到线在绘画艺术中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他领我们上图书馆、博物馆,研究古今中外的艺术,并上创作性的写生课。他像俗话说的“高人”一样指点了“迷津”,让我心里亮堂了许多。接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西域之行”,刚研究生毕业的孙景波、华其敏先生和我们五个学生一道去了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西安博物馆、兰州博物馆、嘉峪关博物馆、敦煌莫高窟、霍去病墓、武则天墓、秦始皇墓、永乐宫等许多中国古代艺术宝库。整整两个月,我们临摹研究,大饱眼福,心胸豁然开朗。几年的困惑、彷徨、艰辛、苦恼,全都像雾一样慢慢散开。我把东西方艺术连在一起,把中国古代画工和毕加索连在一起,我似乎找到了艺术的真谛: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是心灵的产物,是真情的表达,是生命的自然流露,是自由的翱翔,自然本身不是艺术,只有通过艺术家的心灵过滤后再流出来的才称得上“艺术”。就像做酒的过程,粮食和葡萄本身不能醉人,通过酿制后,杂质去掉,留下的精髓才能使人迷恋,使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