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_反对本本主义基本内容_读为人民服务有感(11)

2016-11-22 06: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本本主义也叫教条主义,是死框框,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大敌,是行不通的理论;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问题才能解决。

当年熟读主义经典的人不在少数,最典型的就是王明,此人原名陈绍禹,曾于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七年任驻国际代表,对主义经典据说是熟读成诵,自诩为主义思想理论家,出口便是语录,但结果怎么样,还是犯了严重的“左倾主义路线”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这就是没有把理论和当时的革命实际情况很好结合的结果,纸上谈兵,到底不行;相反,一些没有怎么读过主义经典的工人却能很好地掌握主义,原因就在于他们实实在在参加了革命实践,他们的实践也证明了中国革命是需要主义的。

对书本过分迷信就会导致本本主义,遇到问题就赶快“拿本本来”,看能不能找到现成的解决办法,如果真能找到的话,那就恰好说明它根本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早已被解决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的老问题。书本是人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文字表达,既然是人的认识,那就有它的局限性。一个是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也可能不尽相同。在当时非常正确的结论过段时间就不一定再适应社会的发展,比如当年发明的诸如“麻雀战”、“游击战”等经典战术现在并不适用,但是在那个年代,对于党的军队来说可能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另一个是事物是发展的是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动的,“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我们党从成立走到现在,大概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这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年代要有革命理论,新中国成立后要有建设路线,改革开放要有中国特色理论的指导,不同历史阶段,客观情况不同,矛盾也就不一样,因此认识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一样。拿革命理论来指导改革开放,显然是行不通的,但二者又都是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和极其伟大的篇章。

事物是发展的,因此在整个宇宙内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认识的形成的理论作用于实践,再去从实践中总结理论,这样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往复下去,以至无穷。因此所谓的真理也只不过是特定时期内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这只能叫相对真理,在整个宇宙内,绝对真理就是这些相对真理的总和。

创新过程其实就是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如果一味搞本本主义,那我们现在还可能是封建社会,是静止的社会,但宇宙永远是变化的,最微观的表示就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既然要变化,而且一直也在变化着,那说明本本主义是行不通的、是已经失败了的

本本主义就像电脑程序一样,不用多想,按步骤走就是了,是机械的唯物主义,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会有突破,更不会有创新。打破本本主义,不以某本书的言论为标准,也不以某个人的言论为标准,而已实践为标准。不实践,凭主观臆想、冥想、幻想,提建议、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注定是与实际脱离的、行不通的,要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听别人讲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变革一下,亲自尝一尝。要敢于尝试、敢于变革、敢于有质量的怀疑,这样才能有进步、有创新,其中有错误、有失败在所难免,但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有多少错误和失败就会有对应的正确和成功。

拿科学实验来说,如果科技工作者都是按照前人所讲的进行实验,哪还有什么意义和必要呢?我们可以把前人的工作作为自己的参考,这就是理论部分,现成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际情况,这个时候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联系的好、解决的好就会解决问题、出新成果,否则就会失败,但多次失败就一定会成功,往回数几百年,哪一个科学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实事求是,不要本本主义、教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