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中国政治制度改革 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研究的论文(4)

2017-12-19 00: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表2是两种会计确认基础的比较。

表2 两种会计确认基础比较

标准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信用度 有限 由于信用评价机构和债权人对权责发生制更为熟悉,因此可能导致较低的借款成本

全面性 仅提供现金信息 能提供现金信息和其他信息

可比性 与政府财政统计数据及国民账户体系不一致 与政府财政统计数据及国民账户体系一致

受托责任 有限 提供资源受托责任的信息

执行成本 较低 较高

理解容易度 简单 复杂

易被操纵度 相对容易被操纵 易被操纵程度取决于会计审计准则

会计确认依据 款项实际收付 权利取得和责任发生

财务报告目标 反映现金流动和结余情况 反映经营成果和绩效

配比原则的体现 不体现配比原则 体现配比原则

非财务资产管理 未提供信息 提供有关资产使用的信息

对舞弊及腐败的扼制 有限 相对较好,但还取决于控制环境等

2.总体改革步骤设想

我国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应该借鉴德国政府会计改革经验,注意循序渐进。同时,中国政府会计基础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应当努力向国际惯例靠近,又必须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管理水平、人员技术条件等相适应。因此我认为在具体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时,应该分两个阶段进行:

(1)条件创造阶段

该阶段应对与当前的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相适应的内容,抓紧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规范,对现行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快权责发生制改革相关的立法工作,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纳入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真实反映各单位的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规范固定资产记录,为今后资本化管理打好基础。对政府收支分类的不合理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为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顺利开展创造初步的条件。

(2)核心改革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构建新的政府会计体系,对于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后出现的新业务,如由于财政资金流向变化而引起的收入和支出的计量、确认问题,购入工程物资的计价问题加以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全面核算和反映政府的经济资源占用及使用情况,债务规模及偿债情况。新制度出台后,可先在部分地区和部门进行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广,把权责发生制改革逐步扩展到政府会计的各个具体项目。同时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健全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绩效的考核机制。

我们在进行创造条件和核心阶段的改革的同时,还应该做好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改革工作,例如研究开发统一的适合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的软件系统,深化政府的行政管理,做好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工作,加强外部监督和国际化合作等。这样才能保证创造条件和核心改革阶段的各项措施在一个健康有序的大环境下顺利进行。

图3是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示意图。

(三)政府会计的会计要素将重新界定

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划分为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净资产五大要素,其中基金和结余列入“净资产”反映。鉴于基金一般具有专项用途,单位不能自由支配;以及政府会计体系内虽有反映资金运营情况的各类结余,但结余并没有明确为一个要素的特点,我们必须从政府会计自身的特点出发,重新界定政府会计要素的概念。参考目前政府会计理论界比较认可的方法是将“净资产”分为基金和结余,将政府会计五要素改成六要素。现主要对这六大会计要素进行如下定义。

资产:资产是政府会计主体掌管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负债是政府会计主体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偿付的债务。

收入:收入是政府会计主体为实现其职能或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支出:支出是政府会计主体为实现其职能或开展业务活动,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或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