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7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必须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详细状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度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留意这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你们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各位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追逐跑玩法,发展身体的灵敏协调能力。
2.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使小朋友们感到开心、好玩,在不知不觉中要经学习了知识。
4.在活动中,让儿童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开心,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玩追逐跑游戏,体验跑的乐趣。
活动难点:
商讨游戏规则,增强团队合作观念。
活动准备:
1.哨子,自制奖章,一个配班老师。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小兵操练。
1.扛枪操练:原地踏步、弓步冲刺、左右扫雷、锁定目标。
2.扫雷行动。阵地→雷区→阵地
●面对雷区扫雷。(折返跑)
●背对雷区扫雷。(提醒转身)
二、冲锋陷阵。
1.布局。
大本营(安全市)、敌营(禁区)
2.冲锋。
听哨行动:一声长哨“冲锋”,两声短哨“警报”。
●出现一名敌人,提高警惕。
●出现多名敌人,紧急躲闪。
3 . 营救。
●尝试增援,冒险营救同伴。
●商讨策略,合作营救同伴。
三、凯旋而归。
1.嘉奖欢呼。
为勇敢者颁发优秀军人勋章,齐声欢呼。
2.扛枪返程。
大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1、活动来源——真实生活情境
大班幼儿好胜心强,喜欢竞赛性游戏,但常会为了赢输而起冲突,原因之一是统计方式不合理,记不清输赢。本次活动通过“谁是猜拳高手”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构建统计方式,既满足人们的游戏需求,又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2、活动定位——概括提升原有经验
梳理、归纳、概括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本活动以经验显现——概括提升——巩固运用为主线,通过实践操作跟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主动构建经验,感受统计的重要和有趣。
3、教材价值——培养统计意识,发展数学认知
统计是探究性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本活动除了发展幼儿的计数、比较次数等物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辩析的过程中学习统计记录的方式,有助于培养统计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萌发对统计的兴趣,感知统计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过程,通过次数非常判断输赢。知道收集数据的方式是多样的,学习用记录的方式搜集数据,在心得分享和缓解问题的过程中演进初步的剖析、综合能力。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竞赛性游戏的经验
材料准备:实物投影仪、黑板、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过程
主要环节活动设计设计动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取队名,营造氛围
“我们要在孩子跟妹妹之间参加一次猜拳比赛,先为自己队取个外号。”
2、猜输赢,激发兴趣
3、想办法,引出比赛
“两队都有期望获胜,到底谁可赢只有比一比才知道,你觉得需要如何比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设想比赛方式:如男女对抗,赢的数量多的队取胜;组内选拔,选派获胜数量多的人参与总决赛等)从儿童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习兴趣跟主动性。
二、经验呈现,概括提升
1、第一轮游戏,运用自己的方式统计(游戏技巧:男女对抗)=1*GB3
①二人游戏
②集体交流
交流游戏结果并引发统计方式
“你跟谁比?赢了几次,你是如何记住的?”
③小结
肯定幼儿的方式,知道在数据少的状况下,可以用简单方式统计。
2、第二轮游戏,尝试利用记录的方式统计
为失利的队鼓劲,引出第二轮游戏(游戏方式:队内轮流比赛,每队选出一位猜拳高手,进行总决赛)
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统计记录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是否确立操作规定,记录的方式,提醒幼儿及时交换玩伴。
交流记录数据的方式
幼儿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介绍记录的方式
“你跟几个人耍了?你赢了几次?”
“你是用哪个记号表示的?”
教师归纳概括,引入新经验
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次数,有一定的条理性创设不同的游戏情景,体验不同的统计方式。
从原有经验中归纳提升出新经验,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建构。
视幼儿的经验随机调整
三、巩固运用,感受体验
1、第三轮游戏,运用新经验统计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方法的利用,个别指导
2、交流探讨统计记录
采用幼儿介绍与同伴观察两种方式交流探讨记录办法。
“从记录上你可看出些什么?”
鼓励幼儿质疑,强化正确方式
“对于那些记录,你有哪些意见或看不懂的地方?”
3、初步预测赛事结果,选拔每队的猜拳高手
4、总决赛,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5、教师小结
比赛次数多的之后,记录可以给我们的忙,记一记,数一数,比一比,就能了解比赛结果了,统计的方式真有用。分析统计记录以便理解统计的作用与含义。
引导质疑法激励幼儿在辩析中主动学习。
四、延伸
1、引导幼儿自主交流比赛体会。
2、迁移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再次利用统计方式联系生活,迁移经验。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了解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物理题目。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再次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就能利用互换的方法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小朋友们你们听听黑板上都有哪些?有哪个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前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可有顺序的把今天讲的事纪录出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那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即使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缓解难点问题。9〈1和8,2和7,3和6,4和5。
3、在认知互补关系时,教师应鼓励儿童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提高的个别,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个别。
4、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求、操作活动获得有关上数的构成经验。并鼓励幼儿用所学的语文常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出来。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能看到纸的不同质地以及特征。
2、对构建特殊纸的秘密感兴趣。
3、愿意爱惜纸。
活动准备:收集不同质地的纸放在塑料筐里。
活动过程:
1、感知纸的特点。
请幼儿从塑料框中拿起各种各样的纸,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它们,并与同伴交流纸张的样子,自己在那里见到这种纸。
引导幼儿感知纸的粗糙、光滑、软硬、厚薄等特点,说出各种常用纸的名字,分辨两者的特点(皱纹纸、图画纸、宣纸、蜡光纸、色卡纸、信纸、卫生纸、餐巾纸、糖纸等)。
2、了解一些特种纸的用途。
出示几种特殊的纸,引导儿童观察、比较、触摸,找出这些地方与常用的纸不一样:
(1)把玻璃纸放在眼前看物体,了解玻璃纸的颜色。
(2)将铝箔纸展平、折叠、再展平,发现锡纸能反复使用的秘密。
(3)用描图纸放在图书的上边,发现描图纸是透明的。
3、鼓励幼儿当小发明家,想象出就会制造出什么样的纸。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形状,根据外形展开想象。
2、用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各种形状跟绘本故事并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各种树叶彩笔、剪刀、作品纸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简单的树叶贮藏手段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玩什么呀?
师: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爸爸妈妈在送我们来幼儿园的路上,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路边的小树上也有没有树叶?
幼儿回答。
师:有的有,有的没有。有些大树是落叶树,一到秋天落叶就会落下去。还有一些常绿树,它是不会落叶的。老师准备的树枝,也有落叶树的花茎,也有常绿树的树叶。你明白我是如何保存下去的吗?
幼儿讨论,回答。
师:老师来告诉他们,我把小朋友们收集来的树枝,铺平放在了一些旧的杂志或是报纸里面去了,然后上面放上了更重太重的东西压了出来,过一段时间就成为这个样子了。明年春天的之后,你们也可以试一试啊。
二、幼儿操作,进行树叶粘贴
(一)师:请小朋友们来看,这些叶子都有哪些样子的?你认为它像什么呀?
(二)师:如果很多的树叶朋友们碰到了一起,会成为哪些呢?你来试试看。
幼儿进行树叶粘贴。
(三)师:小朋友的作品完成了没有?我们一起来欣赏了。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粘贴画。
师:可不可以把它编到一个好听的小故事上面去?
三、集体创作,尝试沟通,体验合作
教师任选一副作品:这是谁?它在干什么?你猜它接下来会碰到什么事情?
幼儿讲述,老师记录,整理范画。
师:小朋友刚才自己编了一个好听的独白,我们大家一起来合作,把这个故事用树叶粘贴起来,订成一个绘本故事吧。
请小朋友分四组,每组一副图片。小朋友在一起合作的之后,要相互商量,分工合作,讨论好了再动手。有小朋友幼儿负责构图、树叶粘贴,负责场景的添画,还要有人负责讲述故事啊。
动手操作。
引导幼儿讲述作品。
四、师:我们的作品完成了,不过这样子不容易保存,树叶还是会干枯的。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幼儿:贴胶带,压膜。
师:我们带回家把他们整理一下。
美丽的春天转瞬即逝,我们即使动动脑,动动手,就会把美好的春天留住的。把花朵粘贴的绘本故事让更多的小朋友欣赏吧。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曲风,感受音乐的结构变化。
2、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儿童随美术创编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妨碍同伴。
4、通过听、唱、奏、舞等戏剧活动,培养教师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音乐抒情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螃蟹胸饰每人一个。
2、录音机、磁带。
3、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欣赏。”
(1)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
(2)提问:音乐的名称是哪个?听了之后有哪些感觉?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音乐。提问:音乐一共有几段?这几段音乐中你看到了哪些?
(4)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述音乐剧情,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儿童听音乐看照片,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图片幼儿教案格式,让幼儿分清A、B、C段音乐所体现的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让幼儿逐段创编舞蹈、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地做动作。
5、游戏
(1)倾听尾声音乐,让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尾。
师:听了这段戏剧,小朋友有哪些感受?让你想起了哪些?
(2)师生共同探讨游戏方式。
(3)请教师扮演“捉蟹人”,加入活动中儿童听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
提醒幼儿,在横行躲闪时不碰撞对方。
活动反思:
螃蟹是幼儿喜欢且所熟悉的小动物,音乐活动《捉螃蟹》就是让儿童在戏剧中学习、模仿小螃蟹吐泡泡、横行的样子,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在活动起初前,我画了整个戏剧的图谱,帮助儿童用图画来识记抽象的戏剧。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很兴奋,很感兴趣,跟着我所设定的情景学习螃蟹长出大钳子,长出腿,吐泡泡、横行等,孩子们都可开启那些情景。到最终的音乐,他们有恐惧的觉得,知道是让热害怕的东西来了,但是我还是认为这节课有巨大的不足。
1、在音乐感受性方面,大部分都是我在带着它们做,脱离了我,小朋友的素质也有所缺乏。
2、在体验音乐意义的时,基本都是我在设定情景,基本都是我在为她们创设,小孩子们的主动性方面也有所缺乏。
大班教案 篇7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倾听音乐,分辨乐曲的AB结构。
2、根据现实生活中已有的心得创编动作,表达对戏剧的理解。
3、能协调的跟同伴分配角色,体验跟同伴一起玩游戏的开心。
4、知道在离开座位进行游戏的之后控制自己的心态。
教学重点:分辨乐曲的AB结构,能跟着音乐做律动。
教学难点:会听音乐,根据现实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钢琴一架,配套教学图一套,教学课件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出示小鱼图片幼儿教案格式,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里的小鱼吗?他们是哪个样子的?他们是如何游得?今天我们来学习韵律《大鱼和小鱼》。
二、基本部分
1、完整的赏析音乐,感受音乐的曲调跟结构。,分辨音乐的AB结构,听后提问。
提问:
(1)听完这首歌词你有哪些感觉?
(2)歌曲是几拍子的?
(3)听一听音乐有几段?
2、让幼儿在图谱的提醒下继续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曲调,了解A段乐曲的结构。
(1)看看图谱,说说那幅图上的大鱼在干什么?
(2)大于吹了几次泡泡?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手画泡泡,画完后看看他们看到了几段音乐?
(3)教师鼓励儿童随美术做大鱼游泳跟吹泡泡的动作。
(4)教师指导儿童独立完成A段的训练,教师适当的帮与指导。
3、教师鼓励儿童创编小鱼游戏的动作,表现乐曲得B段。
(1)看看图谱,说说图上的小鱼在干什么?
(2)教师带领一位幼儿做大鱼,让其它幼儿做小鱼,随美术B段进行游戏,在最终一笑,用语言提示幼儿大鱼和小鱼要告别回家。
4、播放A段戏剧,教幼儿学做娃娃步。
(1)教师扮照镜子的人,幼儿扮镜子。
(2)1—4小结教师做动作,幼儿等待。
(3)5—8小结幼儿学做学生今天的动作。
5、引导幼儿听音乐并完整的游戏,教师指导。
6、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2、下课休息。
【大班教案集合7篇】相关文章:
1.大班美术教案
2.大班《水》活动教案
3.《眼镜》大班教案
4.认识调料大班教案
5.长城大班教案
6.心情大班教案
7.大班合作画教案
8.大班教案《水果》
他的钱咋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