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朱子读书法 钱穆 陶继新:用阅读积蓄生命能量(3)

2019-04-15 17:0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读书要取法乎上阅读经典

记者:有的教师读了很多书,但总觉得没有多大长进,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怎样通过阅读增长才干,提升自我?

陶继新:当今出版图书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但其质量优劣却大有区别。如果长期阅读思想与文化品位低下的图书,不但不会有所收益,甚至会在无意中被其伤害。所以,我主张取法乎上的阅读,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阅读大师的作品,很难达到他们的境界,却有可能步入中等层次;如果阅读中等层次的作品,则可能在下乘的怪圈里徘徊。朱子读书法 钱穆遗憾的是,目前有的教师多在“中”甚至“下”的阅读世界里游逛,所以,尽管“读了很多书,但总觉得没有多大长进”。

近年来,我采访了很多名师,他们几乎都是好书阅读者,尤其是那些极有造诣的名师,更是一直与经典为伍。他们徜徉于经典的海洋里,持续用大师的思想与智慧滋养着自己的生命,于是,他们就有了一般教师所没有的人生境界和灵动语系。他们的教学,在举重若轻中,独具特色而又异常美妙;而学生,则在“风景这边独好”的学习中,情不自禁地游进了精神享受的河流里,且在不知不觉中,叩开了高效学习的大门。

有的教师惊诧于名师驾轻就熟的课堂教学艺术,却没有揭开这外显的精彩背后的神秘面纱。其实,没有日积月累的经典阅读,哪有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试图在短时间内阅读十几本名著,就想在名师的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有几十年如一日地阅读经典,并读而诵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蜕变。

因此,只有取法乎上且持之以恒地阅读经典,才能让教师们“通过阅读增长才干,提升自我”,实现生命的飞跃。

记者:我们谈到阅读,大多数人认为是与语文教师关系更为紧密,您认为其他学科教师除了阅读自己的专业用书外,还应该阅读些什么?怎样阅读?

陶继新:其实,不只是语文教师,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都需要读书。因为读书是可以丰盈教师生命的,同时,读书也可以让所有学科教师呈现出儒者的风范。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即使品德高尚者,也需要用文化来“变其气质”。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教师,不但需要内在的人格品质,也需要外在的君子形象。一个文质彬彬的教师,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择其善者而从之”。

我采访过不少语文学科之外的名师,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师,没有一个不是饱读诗书者。他们除了阅读教育名著,大多还读了很多教育之外的高品位的书。大诗人陆游对其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那些从表面上看似与教学无关的书,其实都与教育教学有着内在的生命链接。

比如我在采访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的时候,他就谈到他读了很多大师的作品,许多还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哲学著述。为什么要读这些表面上看来与数学风马牛不相及的书呢?他认为,这些书是为生命打底色的书。这些大师的书蕴含着生命的哲理与智慧,读这样的书,就如同听大师的生命点化与智慧开示。大师的精神与智慧,也会渐渐地嵌入你的灵魂,活跃于你的大脑之中,彰显于你的课堂教学之上。这种智慧也为华应龙平时的数学教学注入神奇的能量,从而让他的课在不经意间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很多人惊诧华应龙的课,是不是早就精心预设好,他认为,其实更多时候,是灵感突然降临,才让其教学有了出奇制胜之妙。

那么,怎样阅读这些高品位的书呢?

一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上世纪80年代我初读李泽厚先生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等哲学与美学著作,开始感觉有些吃力,但我没有放弃,而是一遍一遍地读。后来,不但读懂了,还读出了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