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全文5693字 | 阅读共需12分钟 本文(4)
从意大利最早诞生大学,后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都出来了,这个时候的大学不仅是空间的变化。过去的大学在修道院,这个时候的大学还在学神学,还有一些在贵族宫廷里面。16世纪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办大学了,市民办大学,教会也办大学,两股力量办大学。课程结构也有神学、科学和人文,于是科学和神学开始了拉锯战,经过长期的此消彼长以后,科学开始逐渐战胜了神学。为什么会这样?
中世纪大学出现三个变化,第一个变化叫做课程改革,第二个教授制度,所以西方的教授治校其实在中世纪大学就出现了。还有一个是中世纪过去的教育,就像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教材是真理,教师是真理的传播者,学生是真理的容器,于是学生不敢怀疑教材。但是中世纪的教育除了课程、教授之外,它还主张质疑、主张讨论、主张探索。以前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解释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你一旦发现真理,广场上一把火就等着你。但是大学它讲探索,甚至神学也讲探索,科学的探索带来了文艺复兴。
神学的探索发现《圣经》是好的,上帝是好的,教皇未必好,教会未必好。于是就有了一个老师——马丁·路德,贴了一张大字报,马丁路德是神学神父。那为什么中世纪的大学会孵化这种敢于怀疑教皇教父的神父?这不能不讲。很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你离开中世纪,你就没法讲。我就说很多人认为中世纪是黑暗,其实不是黑暗,是衔接。
然后我再总结说:地理上,意大利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经济上,意大利是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以是向阳花木早逢春。意大利没有王权,所以支离破碎希望统一,所以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后面我就不说了。我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在讲历史的解释,解释历史。我又从历史长时段中间看文艺复兴,而不是十四世纪。我们的教材是十四世纪看文艺复兴,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因为资产阶级,那是短时段的。
王思德先生在三卷本历史中是这样说,这是一种说法。霍布斯鲍姆就不这样说了,他有所谓的年代四部曲,第一步曲是1789年到1848年革命,叫做革命的年代;后来又从1848年以后到1875年法国共和国,叫做资本的时代;1875到1914年,叫做帝国的时代;接着1914到1991年,是极端的时代。他是另外一个分期,但不是主流。我插了这段话,我为什么插这段话?因为我们历史教师要从长时段的角度去看问题,从长时段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历史解释就有了新的维度,我们的维度越多,我们的解释就更接近客观。
近代讲完以后,我就讲另外一个事情。我就讲个近现代,但是我对于近现代史走马观花,我就讲西欧一体化。西欧一体化,我大致说一说,你们听一听。我先观察一下,少了一个人,一个女人的行囊。我们看这是谁,这就是阿梅,被人们称为欧盟大厦掉下来的第一块马赛克。
牵手与分手,我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看欧盟为什么能牵手。我们看欧盟为什么能牵手,我们以前讲它从二战以后变成了二把椅,然后两极格局把它夹缝了,世界地位低了,没有话语权。因此它想到自强联合,于是舒曼计划一直到欧元,我觉得这样说历史是断史,你要从历史外性去分析。
欧盟
我第一个就列为:一体化的前世今缘。我说欧洲本来就是一体的,它们的祖先传说中就是那个被公牛弄走的,后来一度在罗马帝国的时候,欧洲就是一个国家。只是蛮族以后,把一体的欧洲撕裂了,它有一体的根在那。后来英国在千年中世纪的时候,他们其实也在分与和的博弈之间发展成帝国,一会分了三个国家。后来英法百年战争又发展成民族国家,然后经过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又来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发展成主权至上,非常进步。
但是我们的历史老师要非常聪明,这个是伟大的概念。但是恰恰因为强调国家利益和主权至上,很可能就是一根筋。为什么各国打,可能是这个事情。于是,拿破仑要打破这个主权征服,但是伟大体系继续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至上,这是非常进步的。凡尔赛体系以后,许多民族国家建成。那么二战以后,雅尔塔体系,它继续强调这个,却出现了一个问题。
主权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