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英文演讲稿 在世界与我之间的读后感10篇

2017-12-21 00: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马丁我有一个梦想 mp3_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英文演讲稿_我有一个梦想 2000

《在世界与我之间》是一本由[美] 塔那西斯·科茨 (Ta-Nehisi Coates)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世界与我之间》读后感(一):潺潺月光下,野草在歌唱

月光下,黑人的身体是蓝色的。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避开了街头暴力、毒品、帮派、肤色差异等标签元素,只专注细腻地描述一个黑人男孩内心情感的蜕变与释放。遇到至爱,男孩武装到牙齿的身体不再紧张僵硬,变得温柔而不设防。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在世界与我之间》也是从个人角度切入。一位黑人父亲在写给儿子的家书里,告诉儿子他曾经历的人生。“我的责任是告诉你我走过的道路,然后让你走出自己的道路。”如何了解这个被各种标签和偏见所蒙蔽的族群?人类共有的情感是讲述一切的出发点。从这里开始,进入他们的世界。

我们总会循着创伤的轨迹长大成人。对于《在世界与我之间》中披着黑色皮肤的“我们”来说,这轨迹在某一部分是共通的,它并不在于出生时有深色的皮肤、厚厚的嘴唇、宽大的鼻子,而在于此后发生的所有事情,在于“美国梦的重压”。一种在美国绵延世代的古老恐惧,从出生时起便渗入发肤。作者科茨回想起少年时代,恐惧如影随形。在巴尔的摩街头,身体随时面临被掠夺的危险。一个单眼皮男孩在停车场附近用枪指着自己,科茨整个身体被掌控在他的一双小手之中。恐惧也弥漫在街头斗殴中,弥漫在黑人男孩插在卫衣口袋里的双手和黑人女孩的放声大笑中,弥漫在被父亲用黑色皮带鞭打的刺痛之中。对于为人父母的黑人来说,最大的恐惧意味着失去他们的孩子。“黑人爱他们的孩子,那是一种近乎痴迷的爱”。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是温柔,而是暴力。暴力之中掺杂着深深的焦虑。因为,“你是我们的一切,你来到我们身边,也来到了危险之中。”

只要睁开双眼,针对黑人身体的掠夺随时可能发生。科茨曾经去拜访一个死去的黑人男孩的母亲。这个男孩因为拒绝调低音量,与一个白人男性吵架,之后他被杀死。凶手甚至打空了枪里的子弹,最终凶手被定罪不是因为杀害了男孩,而是因为他向男孩逃跑的朋友连续开枪。痛失爱子的母亲困惑地问:“如果他不还嘴,不大声还击,他会平安无事吗?”科茨大学时代的朋友普林斯·琼斯开车看望他未婚妻,在弗吉尼亚北部,被PG郡的警察误杀。射杀他的警察就是黑人,而授权这个警察杀人的政客也是一位黑人。丧友之痛将科茨从恐惧逼向愤怒:如果他,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社会精英的孩子,“加倍优秀”信条的守护圣徒,都难逃厄运,谁还能逃脱?事后,科茨见到琼斯的母亲,他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钢铁般的坚毅,那种在20世纪60年代的静坐照片中捕捉到的高贵与空洞,情感被压抑与切断的神情。琼斯母亲说:“我花了很多年,发展事业,积累财富,承担责任。只是一次种族主义行动,一切灰飞烟灭。”

面对这些真实深切的伤痛,科茨拒绝从宗教之中寻求宽恕与解脱。他在信中追问:“一个人如何披着黑色的皮肤,生活在一个迷失于美国梦的国度?”问题本身也在追问中得到细化。《在世界与我之间》于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关怀背后,更是身而为人的探求之旅。

在此之前,不乏广受关注的黑人题材作品,比如《为奴十二年》,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主人公所罗门是纽约州萨拉托加的自由黑人,他有事业,有家庭,擅长拉小提琴,因为一场意外的欺诈绑架,卖到南方庄园沦为黑奴。同伴曾告诫他:要想生存,就低头行事。他依然惯性地挣扎:我想生活,而不是徒有生存。他试图凭借专业技能寻回做人的尊严,没想到引起白人贵族的嫉恨而招来杀身之祸。他被吊在树上,喉咙卡在绳圈里,身子悬在空中,只剩下脚尖与泥地的一丁点接触,他拼命在湿滑泥地里踮起双脚,脚尖只要稍微滑开地面,套在脖子上的绳圈就会瞬间让他窒息。足足持续三分钟的长镜头,无声无息又惊心动魄。而镜头推远,从早晨到日暮,周围是一片宜人的晴和风景,黑奴从他身边来来去去,草坪上还有很多黑人男孩嬉闹玩耍,没人想要搭救他,甚至没人意识到这其中隐藏怎样巨大的暴戾与不公。他们只是习以为常了,这种习以为常渗入意识深处,构成了枷锁的一部分。从此,所罗门虽然捡回一条性命,但为了安全地活下去,假装不识字,扔掉了小提琴,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得不放弃自由人的权利与尊严。就像《在世界与我之间》所形容:“在美国星系属于我的、黑人的那一部分,身体被强大的重力所束缚,而自由的另一端,却不是这样。有一股不可思议的能量保护着这个界限,我在此中感觉到宇宙般巨大的不公和切肤的残酷。”美国南北战争前夕是这样,即使到了现代美国也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