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风运动中的彭德怀和邓小平 在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七大(5)
延安整风运动后期极左的“抢救运动”很快被纠正了,同志指示“抢救运动”停下来,转个弯子把“抢救运动”改为“自救运动”。1943年8月15日通过了《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提出9条方针,即“首长负责,亲自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清是非轻重,争取失足者,培养干部,教育群众。”反对“逼供信”的主观主义的错误做法。10月9日,提出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方针政策。这样才把这场运动停下来,最后一审定,全是假的,连张克勤也没有问题。及时地做了善后工作,给被审查受的同志赔礼道歉。同志有一次去党校讲演,我陪他一起去,我亲眼看到,在讲到“抢救运动”时,他脱下帽子,深深地鞠了一躬,向被“抢救”的同志表示道歉。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在场的同志非常感动,至今记忆犹新。
延安整风运动,虽然中间有一个审干的抢救运动的插曲,伤害了一些同志,但总的来说,整风运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上整风运动是中国党党史上一次伟大的学习运动,通过这次整风大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提高了识别能力,使广大党员认识了什么是正确路线,什么是错误路线,什么是符合马列主义的,什么是违反马列主义的。全党对山头主义认识比较清楚了,看到了它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性。有这种思想的人,感到不合法了,没有市场了,见不得人了。从而山头主义得到了很大的纠正和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更是没有市场了。全党明确了要指导中国革命到胜利,必须使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党八股从此使人见了就讨厌、就,一种新的文风在全党开始形成。当然,这些非主义的东西,要一下子完全去掉也不可能的。苏联有一本小说,叫《前线》,讲的是苏联反战争中,斯大林反主观主义、反教条主义的故事。小说中一个前线的高级指挥官,名叫哥尔洛夫,他是保守思想的典型代表,被斯大林撤职了;另一个叫客里空,是教条主义的典型,夸夸其谈不干实事,是一个受到了各方面的批判和鄙视的知识分子。这本小说,当时配合整风运动当作教材学习,对干部教育意义很大。那时候,每个人一提“哥尔洛夫”,谁都懂得是批评主观主义的代名词,一提“客里空”就知道是指代表讲空话的知识分子。
整风运动的成绩是伟大的,为我党第七次全国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出席党的七大
为了召开七大,局和书记处,很早就决定在大会上由同志作总报告,同志作军事报告,少奇同志作修改的报告,周恩来同志作统一战线工作报告。书记处还决定,要写一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样大会之前要起草5个重要文件,那时起草文件不像现在有专门的写作班子,由领导出题目提观点而后由写作班子写出来大家讨论修改。那时是领导同志亲自动手,最多由秘书做些记录和帮助抄一下。同志写《论联合》,同志写《关于修改的报告》,同志的《论解放区战场》,周恩来同志的《论统一战线》,任弼时同志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都是自己动手,当然也要找一些资料,查一些文献,也要有秘书帮助。少奇同志修改的报告第一稿就是王发武同志抄写的,任弼时同志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张树德同志帮助记录和抄写的。文件写好后,书记处要开会讨论研究加以修改,而且要经过反复的修改。一个文件一个文件的讨论,我都参加了,都是我做记录。至于讨论了多少次我记不清楚了,当时也没有统计。每次会议结束后,我都把记录交给王发武同志,他送文书科抄写清楚,那时抄写得比较好而且经常抄写的是裴桐同志。然后王发武同志送毛、刘、周、朱、任5位领导审阅。王发武同志在整风期间是王若飞同志的秘书,王若飞同志是。
后来王发武同志兼任任弼时、、彭德怀3同志的秘书。我们秘书处的秘书是黄德同志。那时,我真是忙得很,住的窑洞和秘书处一些同志的窑洞挨着,旁边就是王首道和纪均同志的窑洞,白天忙一天,晚上还要开会,有时通宵达旦,有时休息不好,我的大儿子羔羔刚刚两岁多,晚上他有时哭闹。所以中午我经常到单身汉小密的窑洞里临时搭个铺休息一会儿。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4月七大开幕的半年时间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十分繁忙。
可是有钱的马云说的就不是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