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向_史学理论与史学史_明清史学史

2017-01-22 21: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_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向_明清史学史

摘 要:近十余年来,中国现代口述史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一些著名史学家高度肯定口述史的价值,一些口述史学者热议“口述与文献谁能还原历史”,一些著名文化史学者预言口述史将会引起史学领域的革命。的确,大量的口述史成果为当代中国文化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生动的资料,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纵深研究、细致描述的途径,并有助于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和书写范式的创新。

口述史本来是一种古老的历史叙述形式,远古的神话传说其实就是一种口述史。现代口述史兴起于1940 年代,美国学者 A. 内文斯在 1938 年出版的《通往历史之路》一书中,最早提倡开展现代口述史研究。1984 年,英国学者保罗·汤普森的《过去的声音———口述史》面世,成为现代口述史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

近十余年来,伴随着海外口述史学理论的逐步引进,各个领域的口述史研究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戴逸先生认为,现代“口述历史”是在现代社会“记录、保存、传播历史知识”手段取得重大进步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过去的“历史学家奉‘文省事增’为概写历史的准则,但文字过于简略,就不可能把历史过程的细节详细地笔录下来,就会有简化、省略、遗漏及错误的地方。而录音则能够保存耳闻目睹者原始的叙述,每字每句毫无差错,连语气口音都不会走样,而录像更能够保存口述者生活和行动的某些片断形象,使后人与原始口述者几乎零距离”[1]。刘志琴教授则把田野调查引起史学研究者的关注和口述史的兴起视为当代中国史学发展的两大趋势,并指出,“这两者标志当代史学研究的视野从单纯的文献求证转向社会、民间资料的发掘,这是历史学进入21 世纪的重要倾向。对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来说,口述史学无异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2]。随着一些著名史学家肯定口述史的价值,一些口述史学者热议“口述与文献谁能还原历史”,一些著名文化史学者预言口述史将会引起史学领域的革命,以及一系列口述史学术会议的相继召开,不仅学术界连年出现了口述史、口述史学、口述方法之类的广泛研讨,同时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口述史研究成果,中国口述史研究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在现代口述史研究中,一大批生动的研究成果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传播,内容涉及到中国现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改革开放等诸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大众生活面相。涉及、外交、社会、政策理论、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影视、灾荒与赈济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大量口述、访谈、纪实、见证、见闻以及老百姓日常生活经历感受的各类口述叙事蜂拥而起。卸任官员、社会名流、资深教授、著名学者、演艺名家、一代知青、各层民众、特殊职业或群体中人……纷纷成为口述历史的主体。人物自传性口述备受读者青睐。电视节目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转为情景再现式述说,切入家庭伦理、道德与法以及群体、个体社会经历记忆。《我的抗战》之类口述已见续集,著名作家以口述材料讲述灾荒的《温故一九四二》被搬上了银幕……执政党和坚持思想解放的方针、知识分子探究真实的理性良知和国人渴求的普遍心理夹杂窥伺隐情的欲望,成为口述历史、口述文化持续不衰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