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藤原成亲_藤原信赖_平时子(2)

2016-12-30 18: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特殊的经历,造就了特殊的人物。1180年,已是源赖朝流放伊豆的第二十一个年头了。这二十余年的伊豆流放生活,对源赖朝的性格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平治之乱把他远远地抛到旋涡之外,作为两雄争斗的牺牲品,而被流放到和经济落后的伊豆半岛,长期过着冷寞、孤独的生活。加上上的挫折和不得志,养成了他坚韧的忍耐力和强烈的复仇精:神。他身居地方,非常清楚地看到了社会上对平氏的广泛不满,深深体会到民力的不足和百姓的饥苦,也深知地方武士的苦衷和所求。他密切注视着平氏的动向,冷静而周密地分析形势,清楚地认识到平氏已如大厦将倾,坚信“凡此二三年,彼禅门及子孙可击败之”。[14]

1180年(阴)四月,源赖朝等人打着“以仁王令旨”的旗号,联合源氏各系子孙起来讨平,但不久失败了。平清盛下令彻底消灭源氏,并要发兵伊豆,灭掉源赖朝,以除心头之患。在这种形势下,赖朝毅然举兵讨平。他在斗争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就在关东地区确立了自己的统治。1185年,源赖朝彻底地消灭了平氏,建立了第一个武家一一镰仓幕府。从此,日本历史上开始了延续六百余年之久的公武双重并存的局面。

二、

源赖朝自1180年(阴)八月伊豆举兵,至1185年3月坛浦决战,彻底消灭平氏,前后只历经五年。一个单身匹马的流放罪人,为什么能够在如此短暂的岁月里,击溃劲敌,控制政局,成为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呢?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前述的时代背景对他起兵讨敌极为有利之外,他个人的智谋和军事才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战术巧妙,稳扎稳打。源赖朝从伊豆起兵之后,在军事上并不是常胜将军,也吃过败仗。最惨的一次是1180年(阴)八月的石桥山会战。他以三百骑兵力,与平氏武将大庭景亲三千骑兵力正面对峙,结果遭惨败,兵力所剩无几,“遁入山中”。[15]这次失败,对源赖朝的教训颇大。从日后的多次战役中可以看出,他吸取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即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与敌进行正面攻坚战。从源氏与平氏的几次大决战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源赖朝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求稳,战术上求快,不打则己,一打必胜。藤原成亲试看几个战例:其一是1180年(阴)十月的富士川决战。这是源赖朝举兵后的关键一战。这时,虽然源赖朝的兵力已相当庞大,军队的战斗力也胜于平氏军,但是源赖朝并没有轻敌。在正面摆出决战态势的同时,采取迂回包抄战术,令武田信义率军在夜深入静之时,包抄敌后。武田军通过富士沼泽地时,惊动了群集在沼泽地里的水鸭,群鸭惊恐,鸣叫乱飞,“羽音编成军势之壮”。平氏军突闻源军自背后袭来,吓得失魂落魄,慌忙逃窜,源氏军不战而胜。这次战役的胜利,太大削弱了平氏的威势,平清盛在失败中一病不起,于翌年(阴)二月一命呜呼。其二是1184年的一谷之战。

随着源氏势力的发展,平氏退据关西,企图以四国的屋岛为根据地,控制濑户内海。(阴)二月,平氏更集数万骑军兵,扼守摄津与播磨交界的一谷要地(今神户市须磨区),妄图拒源氏军于关西门外。四日,源平两军对阵。平氏布阵于山之西,源氏布阵于山之东,“相隔三里行程”。一谷后山名鹎越,“石岩高耸而驹蹄难通,涧谷深幽而人迹已绝”。[16]源氏军挑选了七十余勇士,攀越鹎越,奇袭平氏军指挥部,致使平氏军失去指挥核心,“失商量败走,或策马出一谷之馆,或掉船赴四国之地”[17]。其三是1185年(阴)三月的坛浦决战。一谷之战失败后,平氏以濑户内海为中心,重振实力。为了最后消灭平氏势力,源赖朝开始布置与平氏的决战。首先于1184年(阴)九月,派遣弟弟范赖率军从陆路西进,。采取大迂回的战术,以图切断平氏退据九州的后路。范赖军历经饥懂、困苦,1185年(阴)二月终于在九州地方豪族的支持下,渡海抵丰后(今大分县),象一把尖刀插入敌后。与此同时,赖朝又命弟义经进军四国。十七日,源氏军冒雨从摄津的渡部津(今大阪市)渡诲,登上屋岛,从背后奇袭平氏军。平氏军狼狈逃窜,最后退至彦岛。这样,平氏军便处在源范赖、源、义经两军的前后夹击之中。(阴)三月二十四日,源、平在长门国赤间关坛浦海面相逢。平氏以五百余艘战船,向源氏军挑战,源氏军在当地豪族支持下,一举歼灭了平氏军,取得大胜。平氏将帅多沉没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