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经验:课例研究_法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篇一:怎样进行课例研究 怎样进行课例研究 一、课例研究的意义 “课例研究”通常含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探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成为实例进行解剖 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 思及寻求缓解这种弊端的方式跟步骤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表现新 课标教学模式?课堂探究活动能否组织才有效?各种种类的课如何上效果绝佳?不同类型特 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形成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实例探究引入 教学领域来培育和教育教师,每年每个哈佛商学院的学员都应研究 300 多个案例,因此而获 得很大成功,并为其他领域所借鉴。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方式而产生现在的“课例研 究” 。 二、课例研究的操作方式 1、基本操作方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课例研究的难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课堂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推进、教学活动的开 展、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造成的苦恼与困惑。问题一般就是进行课例研 究的主题。 a 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依据已有的实践心得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模式,围 绕需要缓解的难题设计出准确详尽的上课教学方案。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 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动机,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改和补 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 ,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跟详细 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学生写出教学实施细则。 b 实践。上课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学生授课、观察、记录。 c 反思。召开反馈会议,对开会教师的课堂过程进行思考,找出设计方案与应研究、解决的 问题之间的差别,提出更改的细则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对一个问题的探究、解 决一般必须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d 总结。对探究的难题、解决的方式以及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编写出课例研究报告。课例 研究除了着眼于简单的优化某一节课的活动,而且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循环,是提高 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手段。 2、常用操作方式 上述是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下列四种: (1) 一位教师围绕主题, 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 中学地理、 历史、 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语文、社会、体育、美术、音乐 等学科。 (2)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语 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物理、数学等学科。 (3)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主要适合于同高一教 学班少的学科以及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课堂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 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 (4)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 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朋友或研究员工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 录、分析、反思等方式,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 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究的活动。 3、研究与一般课堂研究活动(公开课)的区别 课例研究 教学研究(公开课) 有研究的主题 主题不明晰;或弱化严格意义上的选课 选课随意,或从讲课出发选课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设计 写讲稿 着眼于研究的阐述 着眼于评课的探讨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思考 缺少显性化的实践思考 强调行为跟进 往往是低水平重复 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①克服了以前教研课的盲目性。以主题为中心,围绕课题进行座谈。 ②课例研究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系统,教师共同讨论,交流分享,得到大 量的信息,共同体验成功与问题,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语文课例研究以及样式 教育研究、课程与课堂论研究最后应贯彻到学科教育研究、学科课程跟课程论研究;而学科 教育研究、学科课程与课堂论研究,最终会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具体化为例如英语、 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可以这么说,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无视和无能,很大程度上将 使教育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归于虚浮和无效。 上述立场早已逐渐获得了你们的共识。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期刊充分认识到了课例研究 的理论价值跟实践意义, 《语文学习》 “案例?语文课程建设”专栏、 《中学语文教学》 “知行合 一”与“课例研讨”专栏、 《语文建设》 “新课程新教学?案例”板块, 《中学语文参考》 “教学 创意”专栏等,以及《人民教育》 《教育科学论坛》等刊物都发表了长期的课堂教学实录、教 学设计以及评议。 然而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课例似乎也是为了发表而发表,在课例的叙写上有较为明 显的造假痕迹;有些课例的作者明显有标榜意图,课例所陈述的内容没有做到客观、真实; 有些课例的执教者教学观念含混、教学内容处置不当,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水平低下的 情况下,造成了良莠不齐乃至以次充好的状况。而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相比较,语文课 例研究则显著匮乏,无论在研究的方法上而是研究的内容上,都有巨大的提高的必要,其学 术含量和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提升的作用,需要有较大的提高和更进一步彰显。
一、语文课例研究与“评课”不同 语文课例研究是学术化的观课评教。它不同于人们所熟见的“评课” 。语文课堂界至今所通行 的“评课” ,包括现场评课及写成文字的“点评” “简评”等,现在看来,有很多不足之处, 其最大的不足,是缺少学术含量。在过去,几乎没有语文教育研究者把观课评教当作学术工 作来做,也几乎没有人把课例评议当成学问来探究。在各类场合做“点评”的专家,讲的多 数是流行的话、应景的话,是“我以为”的话,甚至是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的话。在“点 评” “简评”中,人们很少讨论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重大价值的题目,很少可从学理上切入 语文课堂教学的内部,做与专业职称相匹配的剖析、阐释和探究。 通行的“评课” ,其实是站在评课者的个人立场对课例加以“评判” 。 “点评”或“简评”一般 都讲三点,即“优点” “缺点”和“亮点” 。对这三点,又常常单看学生的“教”而不顾学生 的“学” ,又常常只看其教学方法而甚少将之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有时虽将其上升为教学理 念,却既常常归结到学生的课堂技能或个人化的教学美术上。比如对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 个地球》 ,一位教研员“简评”的技巧如下: 1.指出整个教学设计的突显优点——三大流程的粗放设计:(1)在多读的基础上请师生自由 发表个人读书后的内心感受;(2)给课文的五项内容各写一个抒情的语句,并经板书整理后, 形成一篇小的散文;(3)举办了一个针对“保护地球环境” ,联系课内外知识的“实话实说” 节目。
并从“理念”的高度加以表彰: “如此粗线条的课堂设计,为教授跟学员在教学上的学 习、探究、讨论、发表看法等等,开辟了很大的空间” , “学生在这种的情景中学习,可以自 由地、自主地驰骋想象,尽情地表现自我,展示个性” , “这样的教学,实现了真正的‘以学 定教’ ,彻底扭转了过去‘学生配合校长’的不合理现象,使教师真正作为教学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 2.谈“应该予以我们”的启发:(1)多读;(2)进行情感教育;(3)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 3.从四个方面表彰“实话实说”仿拟节目:(1)是一次特别积极的口语交际训练;(2)非常自 然、有效地联结了课内外知识;(3)培养学员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难题的能力;(4)生动有趣、 涉及广泛,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参加热忱。 4.赞扬支老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多种心理品质的鼓励。并称赞“支老师的课程设计线 条虽粗大,而他的心思却严谨如发,课堂反应之快, “令人无法企及” 。 这样的“评课” ,更像是对优秀成果的鉴定和表彰。我们觉得,如果“评课”的目的就是为了 证明某学生的课堂“好”和“妙” ,或者“欠好” “欠妙” ,那么意义就相当有限,也很难将之 与“学术”挂起钩来。
语文课堂教学似乎人人可听、人人能评,这显示了语文课堂受社会更大关注的优越地位,但 也给物理教学研究的专业化造成了特殊的困难。观课评教本身就是语文老师日常工作的一部 分,语文老师也乐于参与各类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观摩课、比赛课,并借此成为自己 专业发展的主要方法。然而,观摩课、比赛课其实已经变了味道,研讨课、展示课以后仍然 也偏离了航道。我国自 1978 年以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其重心放在教学方法上,而教学方法又 被理解为学生的课堂技能、教学方法,进而演变成教学艺术,乃至在大场面上调动学生、驾 驭课堂的能够。在数学课里被看好的,是可煽情、有演戏的课;在数学老师中被传诵的“优 秀” 教学设计, 多数是些独特的小玩意, 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上课的学生演出给观课的校长看。 语文的公开课,多数是在剧院的表演上进行的;语文老师的观课,大致相当于看一出精心编 导的“教学剧” 。观课的学生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感受着、欣赏着、评论着表演上上课学生的 表现,他们所关注的是上课学生的课堂方法、教学美术、教学风采,并企图使自己的教学也 呈现相同的精彩。也有一些同学具备批判精神,但何谓的“批判” ,实际上就像艺术网球赛事 场上的判罚,给表演者打一个较低的分数而已。
语文老师观课只看热闹,而不会从专业的角 度反思,不能从教师的学习收获来理解跟评判,其根由在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落后。而落后 的标志,是我们仍然满足于随感式的“点评” “简评” ,而缺少语文课例研究的探究,缺乏足 以支撑课例研究的成熟样式。 语文课例研究,面对的是数学课堂教学实录,是对教学实录的剖析、阐释、评析和研讨。我 国的物理教学研究水平较低,对语文教学里到底发生了哪些、教师做了些什么、学生经历了 些什么,我们所知不多,甚至两眼一指责,包括任课教师本人。因为我们没有合适的研究途 径和技巧。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以往的方法是观察、听课、调查、访谈,这些方式不能说不 重要, 但目前看来成效有限。 准确的观察, 需要观察者接受过严苛的专业练习; 有效的讲课, 需要听课者掌握观课评教的学问;在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知识、教学方法 知识,以及教师所留驻的经验,大部分是显性的缄默知识,靠社会学方法的调查、访谈较难 探测出来。我们必须专业的练习,我们必须听课的学问,我们必须发明探测教师、学生知识 和心得的方法。那么,由哪些构成专业?从何处开辟门道?凭借何种去发明方法?我们以为,研 究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可能是个较有效的选择。
二、语文课例研究的五种样式 在物理课例研究中,我们早已开发出了“名课研习” “课例研讨” “课例评议” “课例兼评” “课 例综述”这五种样式。下面结合我们的数学课例研究实践,稍作展示——所展现的“样例片 段”及推荐的参考资料,有不少是学校的,但对高中数学老师知道跟学习英语课例研究的这 些样式,可能相同有效。 1. 名课研习 细致解析优秀数学老师的名课,供数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和数学老师研习。样例片段:(王荣 生《案例研究——郑桂华老师研习》)前面提到,流程的迈向是“预设”的,但既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从后面 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这么的一些诀窍。 比如 “流向” , 依据学生的学情和达成教学结果的还要, 从起点至终点的过程, 分成几个阶段, 一个阶段就是一个环节,从上一个环节流向下一个环节,最终到达课堂教学的终点。根据对 优秀课例的剖析,我们初步判定,阶段以 2~3 个为宜;语文老师的教案工夫,要花在起点的 辨认、 终点的确认跟 2~3 个环节的抓住上; 在时间分配上, 大致是喇叭型的, 流程越往后走, 越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终点处最应充分展开。 说到展开, 就可以探讨流程的疏导处了。
郑桂华老师的课有这种一个特点, 比如 《安塞腰鼓》 这节课, 不同的教师, 甚至不同的年级, 她都可以上。 我以为诀窍在课堂教学流程的疏导处, 比如 “圈出传递这些似乎很强烈一些的词语” 这一处和 “发现词语跟句式的特点” 以感受 “感 情与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这一处。感觉强烈的词语,可能有的学校圈得多一些,有的少一 些;词语跟句式的特点,有的学生看到得少一些、浅一些,有的多一些、深一些,这里有更 大的调节余地。换句话说,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都按步骤的方向在学习,都经历了学习的过 程,都可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但它们所取得的,是它们可拿到的,而不是老师硬塞给她们 的。再换句话说,教学的详细内容是按照学生的状况来调节跟生成的,比如《安塞腰鼓》的 句式, 可以是比喻、 反复这样的程度, 也可以是句式视觉美感这样的程度; 在某班的一堂课, 教学内容具体落在那个点,要看情况,看学生能不能发现,看老师的鼓励能不能起效,看学 生互相之间能不能触发,看学生与短文、与老师的访谈中能不能生成。我以为,郑桂华老师 的课抓住了访谈教学的实质。对话教学的实质,是教学内容的生成;而教学内容的生成,是 在教学步骤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流程终点的有方向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