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等腰直角三角形

2020-07-04 10: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_相反数的典型习题_2010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真题

等腰直角三角形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等腰直角三角形 东明小学:式发 教学内容:等腰直角三角形(活动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知道等腰直角三角形各部份名称、各个角的度数和各条边的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拓宽学生的审题渠道,诱发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观念。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观念跟集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学生拿出课前打算好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 提问:“得到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 2、通过观察、测量和非常说说这个三角形的特点。 (两条边相同,一个角是直角) 提问:“那么,这样的三角形我们叫它什么三角形?” 揭示课题,板书:等腰直角三角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斜 边 45° 直角边 认识各部份名称跟各个角的度数。 投影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试说。 边说边课件演示。 45° 90° 接着令学生指着折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同桌 直角边 互相说各个别名称跟每位角的度数。2、把今天折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对折,看看又得到哪些图形? 3、展开后把 4 个三角形都剪出来,重叠在一起,发现了哪些? 4、取出其中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指出已有的底跟高。

提问:“斜边上的高你能不能画下来?” 出示探究要求: ①动手画出斜边上的高,同桌互相检验。 ②量出斜边和斜边上高的宽度,填在表格里。 ③根据表格里的数据,小组探讨,说说有哪些发现? ④交流发现。 5、电脑演示并出示结论。 学生齐读: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6、拼图游戏(1)拿出 2 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2)拿出 4 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拼图,到实物投影上展示。 (3)电脑演示拼成的没学过的平面图形。 三、合作交流,探求一题多解。 1、出示题目: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 角直径是 20 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 20 厘米 20 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一生板演,说说理由。) 2、出示题目: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 长是 20 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 20 厘米 (学生小组探讨,可以通过剪下的等边直角三 角形拼一拼、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交流,说说想法。 教师板书各种方法。 四、 20 厘米 应用创新,总结升华。 1、一个边长为 20 厘米的正方形,连接 每边的中点,又得到一个正方形,求 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彼此讨论,交流解法。

2010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真题_相反数的典型习题_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

)20 厘米 2、再连接空白部分正方形每边的中点, 所得的小正方形面积与空白正方形面 积有哪些联系?与原正方形面积有什 么联系?你可求出它的面积吗? (各小组之间相互争论,说说想法。)3、依次连接正方形每边的中点,每次得 到的新正方形面积与原正方形面积有什 么联系?从中你可看到哪些规律?(各小组之间相互争论,交流发现的规律。)五、回忆所学,谈谈收获。 本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个收获?课 题 配玻璃——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涵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 米、1 平方米)。2.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体积单位检测指定物体表层或平面图形的体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3. 思想目标:通过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推测、有序操作、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理念,激发学生的变革观念。重 点:理解面积的涵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难 点:建立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恰当表象。教学准备师: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挂图、自制相架一个、米尺、平面图形几套。生: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相片一张、学生尺。

教学方法一、情境引入在我们生活中,一定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我们用镜头把哪一瞬间留了出来。并把它(装上框、镶上玻璃)装进相框很好地保存起来。要做这种的一个相框,需要多少玻璃?计算玻璃的大小该用何种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配玻璃的难题。二、探究新知1、观察感受,形成概念(1) 我们了解玻璃面有大小,任何物体的表层也有大小的分辨。a 动手摸一摸课桌面与物理书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动手摸一摸)b 观察:黑板的表层与黑板擦的表面,谁大谁小?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看到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层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类推、概括概括:我们计算玻璃面的大小,其实就是求这块玻璃的面积。课桌面比物理书的封面大,我们就可以说:课桌的面积比英语书封面的面积大。(3)你们了解下面这种平面图形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并可非常它们的大小吗?(1) (2)(3)(4) (5)a 观察,比较两者的大小b 为什么图(6)图(7)不能比较大小?观察,比较两者的大小,发现规律总结:围成的平面图形才能比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3)我们借助观察非常,知道了物体表层的大小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面积。

相反数的典型习题_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_2010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真题

谁可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什么是物体表层的体积?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举例说明)2、比较研究、引出面积单位推导相当技巧:板书:①④①②③④眼睛观察②重叠比较(1)我们用眼睛观察发现面积有大有小,但有些物体的表面体积差距不大的之后,我们有眼睛就非常难精确分辨谁大谁小,如:(2)(1)怎样能够非常这两个图形的大小?(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表层面积相当接近,比如说:两间教室的地板面积,谁 大谁小?用眼睛观察很难比较,又不能重叠,怎么办?小组探讨,展开联想 汇报各组的方式,肯定用数地板砖的方式更简便——数方格法。 给上图加上方格(一起数方格)小组讨论 板书:③数方格法 93 页做一做---数方格 “方格多的面积一定大吗?看下图 学生看到问题,并进行讨论 都有 8 格,可是……看来数方格的多少需要有个前提:对方格的大小应有一个统一的标 准,这个标准就是国际统一的面积单位。 3、感知面积单位、建立表象 (1)我们常见的面积单位有什么呢?带着以下的疑问自学 课本 92—93 页 a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个?它们分别是何种? b 请从学具中找到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并表明你判定的原因。

汇报交流 (2)我们动手剪一个面积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正方形 摸一摸、比一比,进一步推导概括出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意义。 (3) 找一找,我们身体的那一部分的面积大概是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 日常生活中这些物体的表层面积大概是 1 平方米? 结合实际例子 4、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量物体的体积时,先应按照物体表面的大小推断他必须用什么面积单位,再选择适合的面 积单位进行测量 (1) 量课桌面的面积,应该用什么面积单位最合适? 四人小组合作,动手量课桌面的面积。汇报他们是如何量的?(肯定沿长、宽各摆一排 的方式独特快速) (2)95 页 1、2 题 (3)要为你的相框配玻璃,你应该很大的玻璃? 小竞赛:口答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95 页练习 4 (2) 判断: 一棵大树高 10 平方米( ) 学校操场的面积是 4000 平方厘米 ( ) 一张课桌的面积是 24 分米 ( )教学内容:教材第 110~111 页比和按比率分配问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 l~8 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比的含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式,弄清两者的差别, 能按照比跟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_相反数的典型习题_2010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真题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按比率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加深理解并把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 思路跟步骤,提高预测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素养。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这节课,复习比的知识跟比的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跟掌握比的常识, 能应用比的含义正确解答按比率分配问题。 二、复习比的知识1.复习比的意义。 (1) 提问:什么叫做比?(板书: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 做“练一练”第 1 题。让教师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并规定表明每个比表示的含义。 (3) 你可举一个比的事例吗?(板书出一个比)怎样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如何表 示?(把比写成和除式、分数相同的算式)谁来写出这个比各个别的名称?(板书,前项 后 项 比值)提问:什么是比的比值?(板书:比值 :比的前项除之后项所得的商)那么如何求 一个比的比值?(板书:前项÷后项=比值) (4)做“练一练”第 2 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求比值的方式是如何的?(板 书:一般原则前项除以后项)这里的比值都是什么数?还可以是如何的数?(板书:结果是一个 数)2.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1) 请你们按照前面的式子,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指名学生口答 填写出的等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 b≠O。提问;谁可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比、除 法跟分数又有哪些不同? (2) 提问:谁来看看除法、分数有哪些类似的性质?根据比跟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 样的基本性质?(板书:比的基本性质)谁来举例说明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于 O 的数,大小不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员填写课本上的举例,然后口答。提 问:比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应用?(板书:化简比) (3) 做“练一练”第 3 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是按怎样的方式化简比的? 【板书: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减去相同的数(零除外)】化简的结果是一个什么?(板书:是 一个比)向学生说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 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 (1)引导比较。现在请同学们把今天求比值和现今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根据和技巧有哪些 区别,结果有哪些区别?(根据学生的提问,把上面的板书按书上的对比表补充完整,并指出 两者在解答的按照、方法跟表示的结果上的不同点。)(2)做练习二十一第 3 题. 让教师填在书本上,然后口答。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_相反数的典型习题_2010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真题

三、复习按比率分配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可以估算按比率分配问题。 2.做“练一练”第 4 题的第(1)题。 (1)让学生说一说这里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疑问。 提问:这是哪个应用题?(板书: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率分配问题有哪些特征? (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如何想。 提问:求公鸡只数跟小鸡只数实际上是求什么?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3)提问:你觉得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关键是何种?按怎样的方式来解答?求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3.做“练一练”第 4 题的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要如何想。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四、综合练习1.做练习二十一第 1、2 题。让教师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口答,重点规定学生说明第 2 题怎样想的。2.求未知数 x。1.3 :x=6=0.5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结合使教师说明如何想的。3.做练习二十一第 7 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使教师说说是如何想的,强调说明长加长的跟是周长的一半。五、课堂小结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 4—6 题。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含义. 2.能按照反比例的含义,正确判定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教师的具象概括能力和推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鼓励教师理解反比例的含义.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含义,正确判定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的本数(本)12469 总价(元)0.801.603.204.807.202.回忆: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特性? 二、新授教学 (一)引入新课我们将要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再次研究常见的 数量关系中的此外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教师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 4(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实例 4,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看到了哪些?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哪些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总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跟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总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甚至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总量缩小,所 需的加工时间甚至扩大. 教师质疑: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相加都是 600. 2.这个 600 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跟零件数量,怎样用式子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数量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数量 3.小结 通过刚刚的研究,我们了解,每小时加工数跟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 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除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数量,这里的零件数目 是必定的. (三)教学例 5(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 5,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那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跟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如何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哪些差异规律? (四)比较例 4 和例 5,概括反比例的含义. 1.请你非常例 4 和例 5,它们有哪些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差异,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种的两种量,我们就把他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 和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表示他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 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 × = (一定) (五)教学例 6(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例子 6,教师提问: (1)每天播种的公顷数跟应用的天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跟应用的天数有哪些关系?它们的积是哪个?这个积一定吗? (3)播种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公顷数和应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思考: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跟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 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根据反比例的含义,认真探讨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做出正 确的判定.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表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跟时间. 2.小明从家至学校,每分跑的速率跟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 10 道数学题,已做的题跟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订购的总量. (二)你可举一个反比例的事例吗? 五、课后作业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表明理由. 1.煤的产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跟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额一定,每英亩的播种量和栽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至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跟所需的时间. 4.华容做 12 道数学题,做完的题跟没有做的题. 5.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制造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6.长方形的体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7.小林拿一些钱买练习本,单价和订购的总量.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例 4.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数量(一定) 例 5.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差异,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 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 = (一定) 例 6.因为: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 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跟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