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是怎么消失的(4)

2018-02-26 02: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然而世事仍在变化。不久北京城里发生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之役,帝后西狩,李鸿章被慈禧招唤回京,与联军谈判议和与退兵。早被抛弃的李鸿章又有了新的用途。

1900年11月18日,中国驻日公使李盛铎向国内报告,日本报纸刊出各国驻华公使所拟议和谈判索要的各项条款,包括为德使克林德建碑,派亲王去柏林向德皇道歉;废除总理衙门;惩办肇祸之王大臣;裁撤大沽及直隶各沿海炮台;停止军火进口;肇乱地方,停止科举五年等等。

我在整理张佩纶家藏信札时发现,11月30日,菊耦致函父亲,为停止科举一事向父亲进行关说:

李盛铎所开十一款,诚如来谕,强以难行,儿亦不敢置喙。但内有“肇乱地方,停科五年”之说,在彼原系小节,在直隶士人即系切身大事。似肇乱地方,止能指京、津、保、涿等数州县,若丰润即无一拳匪,岂能通省概行株连?且议和后必请回銮,而明年不举顺天乡试亦太不成体统。即以肇乱而论,拳匪皆武夫,与秀才何涉?此条恐不能驳,请明晰分辨之。

菊耦究竟要说什么呢?

想大人阅信必笑,儿当此时尚以科甲为重,可谓书腐见识。实以潜年已廿四,外事颇明白,因其父驱逐后,世态炎凉,功名之念颇切。既无他路进身,只能循途守辙。务恳大人据礼力争,勿令池鱼殃及也。

真的很奇葩。

原来,她是在为张佩纶与原配夫人朱芷芗所生儿子张志潜争取科举机会。在历史瀑布遭遇极度严寒的时候,她不愿志潜这朵小小的水珠无辜冻结成透明的冰凌。

科举对读书人何等重要。停科五年这一杀手锏,在当年士大夫的切身感受中,恐怕比赔款道歉、惩办大臣、拆除炮台更加揪心,这涉及到每个人和家族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前程。

义和团排外时,愚昧保守的地方士绅在背后怂恿和推波助澜。此时,各国公使要他们记住,洋人杀不得,杀了必要报复。这和1876年马嘉理事件发生后,威妥玛迫使中国人接受西方外交规则的“英国课业”(English Lessins)其实同出一辙(参见《清末一起扑朔迷离的外国人死亡案》)。这种前后几十年重复进行的条件反射式训练,是将中国拉进西方话语和价值体系的持续实践。

12月24日,驻京外交团正式向中方提出《议和大纲》。其第二款果然是:“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境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

后来谈判中,中方代表提出:停止科举五年要具体开列城镇清册。“查明何城何镇地方如有戕害陵虐诸国人民之事,自应照办。”“其他别城镇并无干涉者仍应照常考试,以示劝惩。”“若因一城一镇莠民滋事之故,致令其余各城镇安分良民均受停考数年之累,何以昭公道而服人心?”谈判中发现,此事英国公使萨道义(E.M.Satow)最为坚持,且主意亦是由熟悉中国国情的传教士所建议。遂由李鸿章的亲信、直隶布政使周馥去做解释工作,指明“教士不宜与儒士结仇”。最终形成四十九个府、县停考,名单作为附件,列入《辛丑条约》。

1902年,李鸿章的外孙张志潜参加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乡试,获得举人。

没有史料证明菊耦的私信在庚子议和中对李鸿章态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此时的李鸿章拖着垂暮衰病的身体与洋人周旋,只是“尽一分心酬圣祖,收方寸效作贤臣”,早已没有了中年时代的豪情。中国现代化的失败,与传统文化中的保守愚顽、抵制变革有着直接的联系。1900年6月21日,清廷向各国宣战,声称依凭“忠心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次年的求和谈判,却在一个县一个府的解释排查,证明没有杀过洋人,以为士子争取科举权利,最终删除了十九个府县。

儒学的迂腐,西学的有用,却在中国近代化一次次的失败中被验证。终于,光绪帝在1905年9月2日下诏:“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欲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决定从明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度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此距李鸿章提出改革科举的倡议,整整过去了四十一年。

此时,日本已经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崛起成为强国。

此时,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已开始与美方交涉退还庚子赔款,由此引发出庚款留美计划和创建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从此以后,出国留学成为时尚,无论公派,奖学金,或者自费,都成为学生和家长趋之若鹜的渴望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