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孔子孟子的资料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五十四集)(5)

2018-02-12 18: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要拨乱反正,创新一定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础,才能适为德行所运用。没有好的德行,才华愈高,对家族、对社会的伤害可能愈大。大家想起哪篇文章没有?「才德论」,是吧?记载了很多亡国败家的,「才有余而德不足」。老祖宗都是把根本的道理给我们讲清楚了。所以我们再从《史记》司马迁的背景,给我们人生很大的启示,就是真正做出利国利民事情的人,都是来自於他的责任心、仁爱心、孝心的动力。我们接著来看经文:

【太史公曰。】

【学者多称五帝。】

这个『多称』就是指这些学者常常津津乐道五帝的这些功业事迹。而这个「称」里面,它衍生的一个意义,为什么要称述五帝他们的这些事迹?那是有意义的,就是称述,就「述往事,思来者」,陈述这些以前的历史,给予后来的人重要的启示。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特别重历史?就是这个意义,鉴往知来,承先启后。在印度的历史,应该不输给中国的历史,但很可惜印度人不注重记载历史,他很多祖先的这些智慧,都没传下来。所以我们老祖先慈悲,恩泽后人,留下来五千年文化瑰宝。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得到,汉朝那个时候,两千年左右,其实那时候人心,学者都是希望能利益后代,所以「多称五帝」。

【尚矣。】

这个『尚』是久远。这个『矣』是有点感叹。「尚矣」,就离我们非常久远。五帝都离我们四、五千年的光景。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

『《尚书》』是属於五经之一。「《尚书》」是古代非常高度智慧的政治哲学,记载的都是怎么治国的这些智慧,它是从尧帝开始记历史。五帝,我们之前有说过,我们也复习一下,在《史记》当中指的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帝喾、尧、舜,指这五帝。而《尚书》前面三帝就没有记载,只记载尧帝以来。

【而百家言黄帝。】

孔子孟子的代表作_老子孔子孟子的笑话_孔子孟子的资料

诸子百家,尤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这些典籍文章也非常多,都有提到黄帝。但是诸子百家提到黄帝的文章有待商榷,叫:

【其文不雅驯。】

『不雅驯』就是不是很典雅的正论、正述、正训。这些教诲让人很难完全生信心,为什么?感觉这些文章里面有穿凿附会,甚至还谈很多神鬼的事情,所以写出来、呈现出来,文辞有一些比较荒诞不可信。所以:

【荐绅先生难言之。】

这个『荐绅』也就是指缙绅,就是士大夫,读书当官的人,读书明理进而去服务老百姓。缙绅阶级指士大夫,也包含史官在内,『难言之』,就是这些文章呈现不是很雅正,所以很难说清楚。可能他们说的时候,心里也不踏实,怕可信度不够,让人质疑。这里也点出来,有记载五帝的,其实不少资料,百家言黄帝。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

这是两篇文章。重点来了,孔子有记载,我们上一节课,一起学习了「孔子世家传」,司马迁先生对孔子是非常佩服,而且当时候汉朝所有民族文化的道德学问折衷於夫子,有什么争论,以谁为标准?孔子留下来的教诲跟经典为标准。所以这里举孔子也是增强我们对司马迁先生在考据五帝这些事迹的信心,史学家他做这些事情都很严谨。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宰予问五帝德」这一篇文章在《大戴礼记》里面。还有『帝系姓』,这一篇文章是在《孔子家语》里面。而:

【儒者或不传。】

有一些儒家的学者,他们觉得《大戴礼》跟《孔子家语》不算正的经,不算在五经里面,不算在他们觉得是正统的经典里面,所以他们不传,觉得是非圣人之言,这是他们的观点。当然君子和而不同,人家跟我们观点不同,也不要跟他吵架,但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更重要的,我们更深入去探讨真理。所以接著,虽然这些儒者他不传,但是司马迁先生他心里很有主见,不能某某人说不传,说不是圣人所言,那我就听他的了,我得要自己去求证。

【余尝西至空峒。】

『余』是司马迁自称,『尝』是曾经,走西边到了崆峒山。

【北过涿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