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年龄是怎么得来的 为什么不是冰川遗迹(6)
六
蒙山保存郯城大地震遗迹的可能性
在中国西部的冰川地貌上,全新世新冰期冰碛地貌一般分布在末次冰期冰碛垄之上,小冰期冰碛两侧及向下不远的谷地,其规模远较末次冰期小。《对比》一文据以划分“拦马冰期”的拦马墙巨石带,不仅不具有新冰期冰碛地貌的宏观地貌组合特征,而且在不同尺度的地貌形态上都显示是洪流堆积地貌体。正如《蒙山》一文所说,拦马墙“砾石表面擦痕的方向显示出多向性,表明砾石存在多次反复移动调整方向现象”,这恰说明它们的成因非冰川搬运所能为功。拦马墙一带的巨石多为浅色、少量深色的单一岩性花岗岩,多次棱角状至次磨圆状砾石,呈垄岗状沿流向延伸或流线构造,亦即具有平行主流的平顶、陡坡砾石堆和突出立石等外形。地球的年龄是怎么得来的巨石带高出现河道谷地约三、五米,不连续、不对称分布在沟床两侧的凹岸,并向上游尖灭。组构测量表明其a轴无优势定向,ab面以22.5??~67.5??为优势方向倾向上游的蒙山主峰,且ab面有平均为41??的倾角(迎流叠瓦状河流砾石呈15°~30°的中角度),足证拦马墙巨石带不是冰碛物,而是流水作为搬运介质的洪流堆积物。由于在运行中石块相互撞击,石面带有明显区别于冰川擦痕和颤痕的粗大不均、形态多样、深度较浅的毛糙擦痕及撞击坑。
图11 蒙山兰溪具贝壳状断口
和擦痕的重力崩塌砾石
抛却拦马墙堆积的具体成因,其形成时代还是颇值得研究的。由于目前仅有1个埋藏在当时地表以下30cm处的上限测年数据,且巨石带顶面无法获取测年物质暂难确定其堆积年龄,但其时代应大致不出全新世第一冷期至现代小冰期的范围。实地观察可见,拦马墙的砾石表面新鲜,一些毛糙擦痕清晰可辨,充填物较少,呈松散状态,多 “石背石”、空洞、支撑-叠置构造。这些迹象表明,拦马墙巨石带的形成时间可能较新。
图12 贡嘎山燕子沟泥石流滩的红石景观(左)
和蒙山拦马墙巨石带(右)
总之,冰川作用遗迹的判别是一门严谨的学问,需要规范性的论证和谨慎分析。《蒙山》、《对比》两文关于“蒙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论断,不是在全球视野下开展的实证研究,没有建立起《假话》所谓的“科学性,可靠性”,目前看都只能是一部演义而已。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逻辑推论和实证不足等问题,但所报道的蒙山独特地貌现象,仍不乏某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见。建议当地学者积极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进一步探寻蒙山地区外动力地貌过程诸如泥石流、特大洪水发生的时代、地貌特征和地理分布,经过深入研究或可证明其确为郯城大地震遗迹之一,这既利于当地旅游开发又能促进地貌学科的发展。本文的主旨在于证明蒙山不存在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由于认识水平和条件所限,有些问题只是粗浅涉及,欢迎并期待王照波副教授进一步揭示真相后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
欢迎大家文末留言区发表自己见解
??????
发现自然的奥秘
发现科学的美妙
发现我们的过去
发现人类的未来
看人家会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