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职校老师注意:教学能力大赛教案的误区分析,小心“踩雷”!

2022-05-05 13:4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作者作为比赛的参赛教师,通过在参赛教案撰写中所产生的思考,以自己参赛作品教案为案例,对参赛教师在参赛教案撰写方面的常见误区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避免误区的探索思路。

误区一:重环节,轻内容

很多参赛教案过度追求展示性,陷入盲目追求把环节设计得更出彩这个问题中,以至于教案写出来,大量的文字都在描述教学流程,堆砌当下的热词、新词,缺乏与教学内容本身的结合,关于本误区,以下结合两个案例做对比说明。

案例一:某教案中,用这样一段文字描述某教学环节:“通过VR眼镜观看案例资源,让学生思考问题并讨论。”这种描述出现在很多理工类专业的参赛教案中,乍一看描述体现了先进信息化手段应用,但是实际这段描述存在什么问题呢?问题就是,这段话并未交代清楚案例资源是什么内容,学生思考了什么问题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讨论了什么。

案例二:选自《雕花手镯蜡模掏底》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二不但内容比案例一更加翔实,而且采用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列表的方式。第一列的教师活动中,写明了教学活动设计及对应的内容,也很好地对应了课前环节中任务二的问题,体现了课中和课前环节的呼应。第二列的学生活动和左侧的教师活动逐条对应,第三列的设计意图与师生活动也是逐条对应,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设计思路。

误区二:教学分析与环节设计不对应

众所周知,教学环节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针对这一点,大赛也做了明确要求: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应当侧重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处理、教学活动及安排。

很多参赛教案将这两项分析写成了通用的套话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放在任何教案中可能都适用。这样的分析不具有针对性,也就意味着教学活动的设计缺乏针对性,这既违背了大赛的要求,也无法为实际教学提供依据。关于本误区,以下结合两个案例做对比说明。

案例三:某公共基础课的一个教案中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已经学习了《××××》课程,喜欢表达,也乐于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同时,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但容易忽略细节,粗心大意。”这段学情分析的问题在于,阐述了学生已经学习了哪些课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等看似交代了,但实际相当于没有交代,缺乏细化和针对性的剖析,对学生的素养基础等也缺乏交代。

案例四:选自《雕花手镯蜡模花型绘制和上稿》教学设计方案。

表2《雕花手镯蜡模花型绘制和上稿》教学设计方案

这段学情分析从四个方面展开,在教学流程设计中,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成品效果图思考要注意的问题。

误区三:教学策略套话太多

在教案撰写中,一般都会描述本课的教学策略,但很多参赛教案中,对教学策略的描述全是套话,缺乏对本课教学内容、任务、环节的具体交代,使观者产生云里雾里的感觉。关于本误区,以下举个案例来做说明。

案例五:某教案中的教学策略如下:“本课教学依托于×××在线学习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教学团队自建精品资源共享课,包含授课视频、微课、课件、资料库等,为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基于我校校企合作教学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双导师’教学,即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备课、授课、评价等环节,将教学充分对接企业标准。”

这段教学策略,提到了混合式教学、双导师、任务驱动等热点词汇,看似很丰富,但观者仍然无法明确本节课究竟是怎样设计的,问题就在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未结合本课的具体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案撰写几个误区的分析说明,本文总结出三点原则:一致性,价值性,连续性,即前后内容要一致,始终有线索连续地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教案的内容都要有价值,能传递有用的信息。

内容由职教POWER馆整理,节选自“基于教学能力大赛教案的误区分析——以《雕花手镯蜡模起版》课程为例 廖梅芳”。内容仅作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