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读音 寻找大月氏:它曾是中国西部的霸主(5)
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势力鼎盛,吞并西域诸国,独霸西域。同时期的汉朝刚刚建立,匈奴经常袭掠边境。汉高祖刘邦率军亲征,结果遭遇白登之围,侥幸突围脱险。
白登之围后,汉朝与匈奴订立盟约,采取和亲之策,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丝绸、粮食、酒等物资,以换取和平。即便这样,匈奴仍时常对汉朝边界进行侵扰劫掠。
汉朝对匈奴的侵袭不胜其扰,又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欲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奴右臂”。
正是月氏被匈奴打败后西迁的这段历史,才促成了张骞的“凿空西域”之行。张骞历经千难万险,好不容易找到了大月氏。然而,那时大月氏人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
张骞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的使命没有完成,但他却是第一次开通西域的人,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并且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了解了乌孙、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条支(即大食,今伊拉克、叙利亚)、身毒(今印度)等地的情况,为以后和这些地区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司马迁称他是“凿空西域”的人,梁启超赞他:“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西北大学考古学术团队在新疆东天山地区的考古工作,发现了一大批古代游牧聚落遗址,包括若干大型聚落遗址。对东天山地区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距今约4000——2200年)考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DNA鉴定,这些人骨的基因中以蒙古人基因为主,同时还受到印欧血统的影响。也就是说,这里的古代人群是印欧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建立了东天山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初步认为距今约2400——2200年期间的游牧文化遗存,可能是月氏人的文化。但是,要使这一认识得到证实和国际公认,寻找西迁中亚的大月氏的文化遗存,并将其与东天山的考古学文化系统比较,实现两者互证是唯一的出路。
张骞出使返回长安后,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两千年过去,那些《史记》中的国名和疆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其大致位置很明确,就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读音
从2009年起,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开始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南部、喀什卡达利亚州东北部和苏尔汗达利亚州境内的西天山山脉的山前草原地带开展考古调查,全面了解了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也为后面的中乌两国考古队的正式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底,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组成国际联合考古队,在王建新的带领下开展考古工作。
撒扎干遗址出土一批陶器、铜器、铁器、石器、骨器、玻璃器、漆器残片等珍贵文物。根据这批墓葬和居住遗迹出土遗物判断,除了中世纪墓园之外,其余的遗迹年代均集中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元年前后,并且和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在撒扎干遗址所获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位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西天山北麓山前的撒扎干遗址,应属古代康居文化,这与《汉书》等古代文献对于康居国的记载相合。
“撒扎干遗址的发现,让我们确定了康居国的南界和月氏的北界。由此我们把寻找月氏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到撒马尔罕以南,阿姆河以北的区域。”王建新说。
那座山谷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苏尔汉河流域西侧的西天山南麓的小城拜宋。“当时我就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地形太奇特了,山谷成葫芦形状,两条河从两侧流过,中间有一块台地,这里有丰沛的水源,奇特的地貌,并处于十分重要的空间地理位置,应该有重要的遗址存在。”王建新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