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读音 寻找大月氏:它曾是中国西部的霸主(3)
根据《史记》和《汉书》记载,月氏的故地在“敦煌祁连间”,这几乎已经成为月氏老家所在地的固定说法,所以在秦汉之后的几千年里,不乏中外探险家在今日的敦煌和祁连山附近寻找月氏这一神秘民族的足迹。奇怪的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在“敦煌祁连间”找到过关于月氏的一丁点线索。
1999年至2004年,王建新一直在做一件事——确定“月氏”的故地 “敦煌祁连间”究竟在哪里?当他多次徘徊在河西走廊西部敦煌周边荒芜的戈壁滩毫无收获后,不禁对“敦煌祁连间”在河西走廊西部的传统说法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位于甘肃西北部、兰州、张掖以西的河西走廊西部大片地区地貌环境是大片戈壁滩,不生寸草,戈壁滩中有一些绿洲。“这里只能发展以定居农业和牧业为特征的绿洲经济,而并不适宜游牧者生存。”王建新说。
按照历史记载,月氏人至少有50万上下,这么大的人群,在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无法放牧,仅仅靠为数不多的绿洲是没法生存的。
“而且绿洲是固定而有限的,作为游牧人群的月氏在这里如何能游得起来?”虽然这里的地貌在几千年中可能发生些许变化,但不至于翻天覆地,王建新在对河西走廊的地貌进行了深度调查以后,认为月氏的故地并不在河西走廊西部。
认为“敦煌祁连间”在河西走廊西部是从《后汉书》开始的,《后汉书》作者是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王建新认为,出身南朝的范晔未必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情况,对月氏故地地理位置的判断极有可能出现偏差。
天山山系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平均海拔约4000米,东起中国新疆哈密星星峡戈壁,西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克孜勒库姆沙漠,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4国,在中国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被称为“东天山”,绵延约1760千米。
东天山的山顶终年积雪,山顶并不陡峭,像被刀横着切过一样,狭长而平坦。从山脚下往上看,山顶就和云彩连接在一起,天山之名也由此而来。
根据《汉书》注,匈奴语中“天”的发音是祁连,中国的史书对月氏的记载最初就与匈奴有关,所以匈奴口中的天山应该就是祁连山。
林梅村在《大月氏人的原始故乡》一文中指出,汉代的祁连山指的应该是新疆天山东麓,先秦称为“昆仑山”、唐代称为“析罗漫山”,都是吐火罗语中“天山”一词的各种音译。
“相比敦煌、张掖那些地方,东天山以南地区的地势地貌显然更加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可以肯定,月氏人生活的‘祁连’并不是今天的祁连山,而是新疆的东天山,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几百年间人们都没有在‘敦煌祁连间’找到月氏的踪影。”王建新说。
虽然大的范围确定了,但巴里坤草原十分辽阔,到底哪里是月氏的故地,还需要考古学家的进一步探查。
一个普通村民在巴里坤草原收集积肥用的羊粪,铁锹一下去,突然听到了类似刮石头的声音。再往下挖,挖出了一个看起来像腌东西用的陶器。这件陶器就被送往地区文物管理所,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部门的专家鉴定:这是距今两三千年前在此生活过的人使用过的陶制品。
考古学家发现这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史前人类居住遗迹,石屋有主室、附室之分,共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经过碳14测定,该遗址被认定为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距今约3000年左右。同时,在这一区域内又发现像这样的石堆遗址还有三处,都保存完整,没有受到破坏。
兰州湾子在《汉书》中被称为“疏榆谷”,历史记载,塞人、大月氏人、匈奴人都曾在此地居住。虽然兰州湾子遗址经新疆考古所发掘,收获巨大,发掘出了珍贵的环首铜刀和铜鍑甚至是遗骨,但是,因为这里的尸骨遗骸既有欧洲原始白种人,也有黄色人种的羌人以及有多种血统的混血,而出土的器物也无法确定是哪一种文化遗存,所以兰州湾子遗址到底是匈奴人、塞人或者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月氏人,还是无从判断。
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