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读音 寻找大月氏:它曾是中国西部的霸主(2)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学家王建新告诉记者,1991年,西北大学邀请日本考古学家樋口隆康来到西安,进行了三场讲座:巴米扬大佛、黄金冢和贝格拉姆。这三处遗存都与贵霜和大月氏有关。王建新是樋口隆康的讲座翻译,那是他第一次听到了黄金冢“提利亚特佩”的名字,正是这个名字让他与大月氏结缘。此后,他逐渐走上了寻找大月氏之路。
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王建新来说,提利亚特佩遗址既是震撼也是遗憾,“让我感到悲哀的是,当日本学者询问中国境内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在哪里时,我们竟然无言以对。要知道,历史文献确切无误地告诉我们,中国才是大月氏的故乡。”
1978年提利亚特佩遗址的发现,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一阵“大月氏热”。不论是之前的大月氏还是后来的贵霜帝国,它们所在的位置都处于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段,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黄金冢的发现,点燃了全世界对中亚这片古老地区的研究热情。
宝藏发现的同年,阿富汗发生政变,成立了亲苏联的政府。苏联为了扶持新政权,在1979年12月派出十万大军入侵阿富汗,镇压反对新政权的阿富汗游击队——塔利班。
据说,塔利班在阿富汗执政期间曾全力追查提利亚特佩遗址文物的下落,甚至把当时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馆长关起来严刑拷打,但是仍没有得到关于这批黄金宝藏的一点线索。许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这批文物当时被藏在阿富汗一家银行的地下金库里,一直到美国推翻了塔利班政权,这批珍贵文物才被转移到安全之处。
而上世纪90年代,包括王建新在内的一批中国考古人开始寻觅大月氏遗迹时,他们能够参考的也只是文献典籍中的只言片语。甚至就连大月氏的读音,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王建新告诉记者,月氏人是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小部分未迁徙的月氏残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号称小月氏,而西迁之月氏大部就被称为大月氏。
“月氏”两个字该怎么读?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历史课本多将其注音为ròu zhī(肉支),但这个注音正确与否争论很大。即便是现在,说起“大月氏”,很多人还是要为该读作“大肉支”还是按照字面读“大越支”争论一番。“大”字没有争议,“氏”是古音读作支,也没有争议,焦点就在“月”字该读“肉(ròu)”还是读“越(yuè)”。
这句话的背景是,秦始皇时代,匈奴夹在东边的东胡和西边的月氏之间,处境窘迫。当时,在我国北方草原分布着许多游牧民族,其势力格局是,月氏势力比较强大,乌孙、康居、匈奴等都曾受其统治。
近代学者张西曼1947年出版的《西域史族新考》中考证:宋朝释适之的《金壶字考》一卷曾记录,“月氏……月音肉,支如字。亦作氏。” 因为在中国的古代文字里,“月”和“肉”的写法十分类似,据此,张西曼认为大月氏是大肉氏的误写,是塔吉克民族的发音,应读ròu zhī(肉支)。这种读音沿用了很多年。
清代学者何秋涛和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禺氏”、“禺知”就是月氏,因为月和禺音相近,所以月氏应读yuè zhī(月支)。
王建新说,时至今日,“月”的读音也不能说有定论,但是近年来大家更多的是使用yuè zhī(月支)的发音,尤其是在国际考古学界,yuè zhī(月支)使用得更多。
北大考古学家林梅村近年亦有新的发现,在西汉时代的两片木简上有“大月氏王使”等文字,这两片木简上的“月”和今天日月的“月”从写法上并没有区别,也就是说月氏并非“肉氏”的误写,yuèzhī(月支)的发音应该是在汉代就确定下来的。
月氏人活跃在中国历史上的具体时间,目前还没有一致答案,但可以推断的事实是,月氏曾经是西域最强大的部族,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是中国西部的霸主。
想去又去不了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