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阅读答案 “唯有戏剧的精魂是不死的。”(5)
最佳外国话剧中文版:中文版《枕头人》
参考本人年度观演场次及评分:
中文版《学一学鸽子》(北京,2月18日晚) 75分
中文版《烟草花》(北京,5月7日晚) 75分
中文版《纪念碑》(北京,8月5日晚) 65分
中国-瑞典版《海达·高布乐》(北京,8月8日晚) 50分
中文版《枕头人》(北京,11月2日晚) 80分
粤剧版《晚安,妈妈》(北京,11月24日晚) 70分
中文版《红色》(北京,12月30日晚) 65分
没有太多需要解释,我国制作的外国经典话剧中文版有一些共通的短板在每个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比如《学一学鸽子》、《烟草花》、《晚安,妈妈》、《红色》不是托尼奖就是普利策奖的经典获奖作品,可惜他们的中文版制作总有些“降格”之感,要么演员不够拿的住,要么舞台调度乏善可陈,很难遇到两全其美的作品,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纪念碑》原作虽也是拿过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且在中国声誉隆盛,但这次是赶上了不协调的演员搭配,对只有两个角色的话剧来讲,女主演和男主演的表演风格反差剧烈,当真是一场灾难。《海达·高布乐》也有类似问题。但《纪念碑》和《红色》是演员较弱也依然值得一看的戏。无论怎样我依然相信,随着话剧市场升温,中外戏剧交流更加频繁和紧密,年轻一代话剧人不再墨守成规也不靠胡打乱撞,整个状况就会慢慢改善。最重要的,中国还是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勤于修炼的好演员,他们会在本已千锤百炼的世界经典剧目中通过更多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
最后,为什么会推选《枕头人》的中文版为最佳?因为我是马丁·麦克多纳的脑残粉,不用提什么红红火火的《三块广告牌》,我喜欢他很久了,从他说“莎士比亚显得有些油滑而自己比他强多了”并用实力证明此言不虚开始,我就已心悦诚服!
最佳中国原创话剧:《酗酒者莫非》
参考本人年度观演场次及评分:
原创话剧《暴风雪》(北京,1月22日晚) 50分
原创话剧《戈多医生或者六个人寻找第十八只骆驼》(北京,5月27日晚) 75分
原创话剧《非常悬疑》(北京,6月3日晚) 60分
原创话剧《风雪夜归人》(北京,6月11日晚) 55分
原创话剧《酗酒者莫非》(天津,6月24日晚) 85分
原创话剧《罗刹国》(北京,9月1日晚) 80分
原创话剧《结伴关系》(北京,9月7日晚) 75分
原创话剧《狂飙》(乌镇,10月25日晚) 40分
原创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北京,11月16日晚) 55分
原创话剧《驴得水》(北京,12月15日晚)70分
最佳献给最爱的陆帕导演(还有史铁生的一半功劳),不多解释。但在我的体验中《酗酒者莫非》还不算陆帕最好的作品,还有待岁月打磨。只说一点,整部戏最让我惊讶感动的不是演员在实时摄影幕中化入化出的精密无缝,也不是王学兵深切真挚的“床戏”,更不是老年的莫非姐姐面对穿越回去的莫非大笑大哭的场景,而是海报上那个莫比乌斯环的设计,散场出来,光看着那个我就泪目了。陆帕确实深深地通晓人心,无论什么样的心灵,或隔着多远的时间和距离,他一望便知。
2017年给我印象最深的中国导演的原创作品应该要数《罗刹国》,能猜到黄维若老师一定在剧本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据说演出已经改动了不少文本内容,但底子雄厚,导演技法也很耐琢磨,群演水平也还跟得上,我愿意每轮都看一遍。
《戈多医生或者六个人寻找第十八只骆驼》其实不算中国原创,因为剧本原载于《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书中关于戏剧讲义的部分,但大导以80多岁高龄亲自挂帅,还有勇气将这一部促狭的本子专门搬上舞台来做全球首演,就且将其归于“原创”条目下吧。这部戏文本极有趣、知识极丰富、形式感极灵活,但,凑齐了一桌大牌演员的舞台现场仍有莫名的COSPLAY感。据说极高境界的演员是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似与不似之间徘徊的,但我们的演员却是一即兴就兑水,不知是何缘故。
很喜欢舒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