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阅读答案 “唯有戏剧的精魂是不死的。”(3)
粤语原创音乐剧《顶头锤》(北京,4月7日晚) 80分
原创音乐剧《虎门销烟》(北京,6月15日晚) 65分
原创音乐剧《空中花园谋杀案》(北京,9月19日晚) 55分
原创音乐剧《高手》(北京,9月21日晚) 55分
原创音乐剧《酒干倘卖无》(北京,11月18日晚) 65分
如果沿袭上一部分的比喻,汉化音乐剧像穿高跟鞋,那么可以说,中文原创音乐剧就像接地气的舒适平底,甚至很多作品干脆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里透露一个本人观察到的数字,2017年度中国大陆上演过的全部原创音乐剧总数至少有20~30部!(这其中包括商业运营的原创剧目,也包括各种名目的政府艺术基金扶持下创作的“贴牌”作品。)
“中国原创音乐剧”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假如回望民国时期的“明月歌舞社”会忍不住生发“愧对先人”之叹,那么从改革开放后异峰突起的一些作品算起,至今也已三十多年过去了。三十年,足够美国“百老汇”从罗杰斯与小汉默斯坦二世开创的黄金时代,走到异彩纷呈、兼收并蓄、跨洋开花的1980年代繁盛期。而我们这三十年,留下几部长青的音乐剧作品?
2017年看过的所有大陆原创音乐剧,实在没有哪一部可以扶到和《顶头锤》一较高下的位置上去,对这话不服气的主创团队可以自己去看一遍现场演出,碰巧最近得知消息2018年《顶头锤》要再次登陆北京。这部戏是让我可以抬头挺胸告诉别人“我们喜爱音乐剧并不是只能崇洋媚外”的,本人曾写过一篇详细解释的剧评,参见《粤剧音乐剧<顶头锤>带来的喜悦与哀愁》。在此仅摘录几段以为共勉:
“这是一次意外、有幸且有缘的观演体验,它造就了我思想的一个小转折——在寻找中国音乐剧坐标的问题上,我不再那么困惑。看过《顶头锤》后喜悦与哀愁是并存的,喜在发觉这部剧虽然创作于奥运年,又顶着纪念香港回归的主旋律名号,实际骨子里却是一部遵守国际规范、制作精良的‘正格’音乐剧。”
“解悟音乐剧艺术的内在逻辑和美学思维是任何风格作品合格的基础,《顶头锤》做到了,而大多数大陆制作的中文原创音乐剧都在这条及格线上如履薄冰。”
“《顶头锤》的歌舞叙事不仅流畅,也十分成熟地整合消化了大量民族音乐、民间戏曲素材,与西方音乐剧乐队编制规范相结合,能融会贯通地让它们为音乐剧特有的叙事手法服务,中西结合却没有一丝水土不服,这需要在中华音乐的传统上敢于突破程式化,完全为我所用。这部剧充分显露了内地和香港的音乐剧人在作曲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我们常看到的现象是,很多内地学院派作曲家在尝试写音乐剧时还停留在写‘民族歌舞剧’或实验性序列音乐时的感觉上;而社会上大量流行音乐人的创作思维则是‘写几首好听的歌就能玩转音乐剧’。真心希望此类现象能早日改善。”
“音乐剧是至今仍快速变化发展中的真正现代性的普适性的非程式化的歌舞叙事。其中,‘现代性’与‘非程式化’两个要素是音乐剧安身立命的根本。‘现代性’意味着美学趣味和思想内涵上决不能因循守旧,“非程式化”意味着有无限制的艺术元素尽可以拿来使用,却必须破格重组,切勿拼凑。不尊重这两条规律的贴牌之作和投机取巧之作是多少年来中国原创音乐剧始终走不出困局的罪魁祸首。”
最佳外国话剧:俄语话剧《叶普盖尼·奥涅金》
参考本人年度观演场次及评分:
俄语话剧《兄弟姐妹》(天津,3月4日下午--晚上) 85分
书屋剧院版英语话剧《呼啸山庄》(北京,3月18日晚) 30分
俄语话剧《麦克白》(北京,5月4日晚) 70分
波兰版话剧《4:48精神崩溃》(北京,6月2日晚) 70分
德语版话剧《俄狄浦斯》(天津,6月4日晚) 80分
中日双语混杂版话剧《酒神狄俄尼索斯》(6月28日晚)70分
你还继续圈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