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高温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4)

2018-02-25 10: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中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欲望;通过二氧化碳制备收集验满、向装有不同高度的燃烧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水等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形成实验结论,梳理出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探究,获得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知识、体会控制变量和对比的实验方法,加强实验设计能力,发展实验探究思维。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通过多个实验实现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突出了实验在认识身边化学物质中的功能;通过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框架完成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梳理,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对化学物质认识的科学性、有序性、全面性;通过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探究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线索

三个实验:

1.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验满。

2.向装有不同高度的燃烧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3.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水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完成实验记录,

形成实验结论

交流研讨,说明从实验现象为什么可以获得自己表述的实验结论

(二)具体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打开雪碧,看到什么现象?喝一口,有什么感觉?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讲解: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二氧化碳。

指导学生完成三个实验。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应用认识物质的思路框架

板书:学生总结的二氧化碳性质

知识梳理:

提出问题:探究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那溶有二氧化碳的水还与水一样吗?

再问:用什么方法来证实呢?

演示实验:对比实验: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而水不会。

提出探究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问:你的猜测是什么?

展示:提供的仪器和药品

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讲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倾听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评价他人的设计。

形成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投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久置不用的菜窖,能贸然进入吗?

2、为什么常用二氧化碳灭火?任何火灾都能用二氧化碳扑灭吗?

3、打开可乐的瓶盖时,冒出的气体是什么?怎么检验?(实验)

布置作业:练习题1-8

尝试,好奇

完成实验:

(1)设计方案,检验二氧化碳

(2)倾倒二氧化碳并灭火

(3)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记录现象,分析结论。

各组学生交流实验的现象,分析通过实验认识到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进行归纳。

按照认识物质的思路框架总结梳理在笔记本上

观察

思考

记录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想

和实验方案

全班交流实验方案,互相质疑评价,最终形成较为合理的方案:

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

表达交流对猜想的验证结果,形成结论。

梳理、总结、反思、完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并完善自己的结论。

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引发思维的冲突,再次激发兴趣。

演示实验对后续的探究活动实际上起到了信息支持和方法导引的作用:提示学生利用不同物质遇到紫色石蕊试液颜色不同的性质进行区分

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让学生表达交流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倾听他人观点的意识,和对不同观点质疑评价的能力,以及借鉴他人观点发展自己的认识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