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意义(6)
第三,科学发展观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和灵魂,高度概括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这里说的“发展”,是广义的发展,是指自然、社会和个人等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将它的根本要求贯穿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各个领域和环节。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比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等等,并在这些方面提出了具体方针政策。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执政党建设和对外战略政策等领域的重要体现,具有统领性指导意义。这就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新的思想内涵,使它的理论观点有了新的提升,理论视野更加宽阔,能够适应新的现实需要。
第四,科学发展观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观点。这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观点。首先,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和坚持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观点,都具有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观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等根本发展理念,以此作为检验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最高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标准。其次,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依靠人民、团结人民,自觉为人民谋利益。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始终把搞好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各项政策的根本标准。在此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加突出了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就能从根本上处理好党群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使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更加拥护科学发展、更加主动投身科学发展,形成探索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奠定坚实群众基础。再次,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变、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创新体制,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此基础上,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和统筹兼顾的发展方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力求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这就使我国社会的永续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条件。这就是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本国的优势,努力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提供持久可靠的资源保障。
粗粮还有真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