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一带一路的国际法问题 置身于新亚洲的澳大利亚(二)(2)

2018-02-27 09: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在冷战时期,欧洲的国际秩序就是这样确定的——前苏联和美国都表明,两国都愿意为了阻止对方侵入各自在东欧和西欧的势力范围而与对方打一场战争。上世纪70年代初之后,亚洲秩序受到美国主导,因为地区内各国都不愿为了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而与美国发生战争。同时,美国却非常愿意为了维持在亚洲的主导地位而与来自该地区的任何挑战者打一场战争。

为了继续维持在东亚的主导地位,美国必须说服中国相信:美国愿意为了应对中国的挑战而与之进行一场战争。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真得会爆发,美国只需让中国相信,美国会为了保住东亚主导权不惜与中国一战。

一带一路与国际法_一带一路的国际法问题_国际法与一带一路研究

而中国通过一系列低价值的、从表面看来不值得为之一战的事件测试美国的决心。每一片“香肠”看起来都价值不大,如果华盛顿不能或不愿阻止中国一片又一片“切香肠”的话,那么这将暴露其决心的虚弱。与之形成对比,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自身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意志。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领导力的可信度遭到了削弱,因为美国的某些伙伴国家可能会认为下一片香肠就是自己,而美国过往的做法已经使他们对获得美国帮助不抱希望。中国的影响力已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其周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顺从中国的主张。在南中国海发生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例证。

南海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与哪个国家拥有哪块礁石的主权关系不大,该问题与那些晦涩难懂的国际法条文之间的关系也不大。南海问题的本质在于,它为华盛顿和北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战略意志、同时测试对方战略意志的平台。在南海这一敏感水域,美中双方借助各自的军事存在发出了以武力战胜对方的信号。同时,两国也试图证明,对方无法在该水域用军事手段战胜自己。美国希望,中国最终能选择退缩以有效规避冲突爆发的风险;而中国则希望退缩的是美国——这是大国实力政治的典型实践。不过截至目前,占上风的是中国人。

当然,双方都不希望爆发冲突,更不必说一场战争了。双方都很清楚,虽然亚洲主导权意义重大,但以大规模冲突为代价还是不值得的。即便如此,双方并无意结束这场实力政治的游戏,因为双方都相信自己可以在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获得自己想要的战略利益,双方都相信对方会为了避免冲突的发生而最终让步。在我看来,中国似乎相信,美国为了避免与中国陷入战争将让出地区领导权,而美国也同样相信(至少不久前还十分相信)中国终将为了避免发生冲突而放弃挑战美国并接受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

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有时候,也会发生如下这样的情况:一方认为不值得冒险加入这样一场游戏,于是决定退出;或者双方都尊重对方的关键利益,进而达成某种妥协。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崛起大国和一个守成大国之间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的原因。然而,有这样一条“历史铁律”指出,“一个崛起大国与一个守成大国之间的战争无法避免,所以中国与美国之间必然会爆发战争”。这样一种观点已经流行多年,而且最近还被美国政治学者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引用以进行专业的政治问题分析。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一段描述曾频遭误译(mistranslated),人们误以为崛起的雅典对守成的斯巴达发起了挑战,这导致战争“不可避免”(inevitable)。而事实上,修昔底德所使用的希腊语过于暧昧、模糊(subtle and elusive),他真正想表达的含义其实是更加深刻、准确的(sophisticated and accurate)——敌对双方陷入一种困境之中,避免战争发生的难度很大(the rivals were trapped in a situation that made it hard for them to escape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