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可持续发展(2)

2018-02-26 04: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全面、协调发展,水利是一个涉及这一目标各个方面的桥梁和纽带行业,一方面,水利是经济系统的重要资源,是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是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水利需要经济系统的投资,社会系统的政策和管理支撑,和生态建设的其它各个方面联系紧密。

中央2011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我们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只有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才会不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才会不断增强,因而我们应大力加快国家的经济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当然经济发展并非速度越快越好,应控制好这个度,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超过水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水资源开发过度必将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因而经济发展速度一定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我们应积极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盲目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内促进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未来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利是否可持续发展、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

二、我国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水利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水利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建设进程加快,水利事业全面推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资料统计[③],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9.41 万公里,累计达标堤防1214万公里,堤防达标率为41.3%;其中一、二级达标堤防长度为2.79万公里, 达标率为78.4%。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保护人口6 亿人,保护耕地4.7 万千公顷。全国已建各类水闸43300 座,其中大型水闸567座。在全部已建水闸中,分洪闸2797座,排涝闸14676 座,挡潮闸4694座,引水闸8182座,节制闸12951座。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7873座,水库总库容7162亿立方米。初步形成了大江大河大湖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常遇洪水,战胜了大洪水和特大洪水,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4部水法律,以及水行政法规19项、部规章80多项,各省(自治区、协调)制定地方性水法规规章和省级规范性文件700余件,初步建立了水管理和水法规框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