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程光炜:1948、1949年的文化观察(4)

2018-02-06 13:4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道”与“势”尽管在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中经常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但知识分子以“道”自重依然是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现象,曹禺自然也不例外。知识分子之所以受到尊重,基本上是由于他们代表了“道”,而政治权威多少都要具备某种合法性(或曰“合道性”),“合道”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一切政权都必须遵守的通则。也许正因为如此,1940年代末大多数知识分子是持“道”来批评政治的,他们把“弘道”的担子完全放到了自己肩上——曹禺的思想行为应该说就是这一伟大传统的真实体现。1948年前后,在历史最后谢幕之前,曹禺的黄泛区之行,是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插曲:应当时救济总署之邀,他与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乘飞机视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黄泛区,对当地老百姓濒于生存极限的生活状况十分惊讶。出于义愤,曹禺对同行的美国救济分署官员当面予以了谴责,原因就是后者用粮食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显然,曹禺对国民党政权的遗弃,是一种“道义”上的遗弃,而不像郭沫若、茅盾那样是政治上的遗弃。这一点,决定了他与郭、茅不同的思想出发点,也预示了与后者虽然殊途同归然而却稍有差异的命运。

南渡与北迁

如果说1926年的南迁是现代中国作家的第一次迁移,1937年是第二次迁移,那么1949年初前后将意味着是第三次迁移的开始。而这最后一次迁移,深刻刻划了现代中国文学和作家的历史归宿及其命运。据《胡适传论》作者介绍,这时中国共产党方面已在暗中做胡适的工作,条件是只要他不离开,将保证北平解放后仍让他继续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但胡适登上了国民党派来的专机,临行前抛下了三句话:“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几乎同时,陈寅恪也乘国民党的专机南飞,不过他不像胡适去了美国,而是留在了北京与美国之间的广州。1948年12月13日,另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作家、学者梁实秋,乘火车离开北平,选择台湾作为他最后的栖息地。在此前后,共产党地下党也加大了把大批民主人士和著名作家转移到解放区的力度,他们似乎与国民党展开了一场虽然激烈、却没有裁判的竞赛。而就在这场势均力敌的大决赛中,郭沫若、茅盾、曹禺等人再次成为引人瞩目的主角。

左:胡适,右:陈寅恪。

1948年末某夜,香港码头风急浪高。郭沫若化名丁汝常,与一批民主人士登上中华轮秘密离港北上。他明确表示:“决心摒除一切的矜骄,虔诚地学习、服务,贡献出自己最后的一珠血,以迎接人民的新春。”12月1日,轮船抵达丹东石城岛。这是郭三十五年前留学日本时的途经之地,睹物怀旧,不免感慨万端且想象丰富,一时兴起,居然与人结伴到西郊的五龙背温泉大洗了一番。五天后,改乘火车安抵东北解放区首府沈阳,受到优厚的接待。在中共东北中央局主持、各界参加的盛大欢迎会上,郭沫若放声朗诵了亲撰的诗,其中有“我来仿佛归故乡,此日中行亦似狂”的夸张句子,表示要“以毛泽东主席的意见为意见”,“决心为实现人民的公意,争取真正的和平”云云。此间,淮海战役告捷和国民党军队主帅杜聿明被生擒、天津解放、蒋介石下野等震撼人心的消息频繁传来。1949年刚刚翻开新的一页,又传来北平守军放下武器接受收编的新闻,郭沫若当即与李济深、谭平山、茅盾、许广平等联名致电毛泽东、朱德,并告知行踪:“同人等已先后进入解放区,迭奉捷音,不胜振奋。窃愿竭力追随,加紧团结,为中国之建设奋斗到底。”毛、朱随即也发来唱酬式的电文,上云: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进展顺利,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一致奋起,相与协力”关系甚大,表示欢迎诸公前来解放区。

从1925至1949年的24年间,郭沫若给世人留下的始终是“在途中”的深刻印象:1926年以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身份随大军北征,一路上,他对中国这场新式革命不遗余力地热情鼓吹;一年后,却写下骆宾王声讨武则天的檄文那样大胆激烈的文章《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因此不得不逃亡日本隐居十年;1937年,他返国与蒋介石“握手言和”,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之职,几年后又与蒋闹翻,创作出露骨的讽世之作《屈原》,令共产党大为快慰而国民党方面恨之入骨……然而,由于近代以来中国政治舞台斗争的错综复杂和残酷性,郭沫若以文人形象参与政治的人生道路又是艰险崎岖、一波三折的。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眼里,他是精明强干且能适应各种政治风云的政治家;而在各类政治寡头心目中,他不过是一介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种手无缚鸡之力、酸腐夸张的文人而已。这注定了他在政治与文学之间极其尴尬的处境,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了他走进新中国之后的“开局”与“结局”。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迈进新时代的“历史瞬间”时受到的礼遇甚高。1949年2月底,他与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等三十五人到达北平,中共数名高官前来迎接,计有林彪、罗荣桓、董必武、聂荣臻、薄一波、叶剑英和彭真等。半个多月后,又赴西苑机场迎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并随同检阅了十万解放军将士。只见西苑机场上礼炮隆隆,万马嘶鸣,情形颇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