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8)
第六,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这是回答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的。发展战略的价值在于解决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问题导向”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不仅制定了“新两步”总发展战略,进而既清晰地回答中国经济向何处去,怎样去的问题,又为全体人民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而且制定实现总发展战略目标的“分战略”,即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这种“统分结合”的战略安排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第七,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这回答的是经济工作的方法论问题。一个好的理论,既要讲清问题,又要给出解决问题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就是这样的好理论,它不仅提出了为什么发展,要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而且给出了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如果把为什么发展,要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比作“河”和“岸”,把如何实现这样的发展比作“桥”和“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做到“河”与“桥”、“岸”与“船”的统一。习近平指出:“上级该做的是进一步加强指导帮助,赋予相应权利,既给基层下达‘过河’的任务,又切实指导帮助其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并尽可能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作适当倾斜,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48关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通过科学方法贯彻各项大政方针。我们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的根本点在于稳定大局、不断进取。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繁荣,创造了发展奇迹,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必然带来阵痛,甚至伤筋动骨。要认清大势、从容不迫。我们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防患于萌发之时,制定政策的前提是针对问题、开准药方,充分估计最坏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工作确保不出最坏的情景,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我们强调坚持功成不必在我,敢于担当、锐意改革,既认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需要久久为功,又不能畏首畏尾,把问题留个后人,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习近平,2016)49当然,“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50。
综上所述,“1个新发展理念”和“7个坚持”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内容丰富的完整思想体系。
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首先,在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中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实践,也是最紧迫的任务。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将遇到许多想得到或想不到的风险,有国内经济转型和社会分化多元带来的内部风险,尤其是经济脱实向虚和高杠杆而积累的金融风险,还会有由于我们“强起来”带来的“树大招风效应”产生的外部风险。同时还可能遇到不可预知的“黑天鹅”或“灰犀牛”,甚至自然灾害风险。因此,增强风险和忧患意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我们能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底线。要最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未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必须找准阻碍或延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短板和弱项”,勇于啃下“硬骨头”。什么板最短,什么项最弱,什么骨头最难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金融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是经济稳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因此,唯有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短板和弱项”,彻底扫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最大障碍,我们党才能兑现党的十八大对人民和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下一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