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古希腊罗马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种“道”文化(6)

2018-01-08 05: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道艺结合,这样才能将文化延续下来。眼下热衷创新,去年“两会”时,有一个报道说出席的浙江女代表们会穿上旗袍,结果在开会前一个星期,有一家媒体展示了她们要穿的旗袍,我感觉到女代表们穿不成了,因为它是时装设计的旗袍。果不其然,代表们抵制穿她们的旗袍。它还是一个赶时髦的东西,而不是在传承传统。

如何弘扬中医之道

传统道艺的结合,要以道为主,以道统率艺,由艺上升到道,下学上达。两者都不能孤立,离开了下学、离开了艺,道便空了;脱离了道、脱离了上达,艺就没有灵魂。

中国文化现在处于一种失魂落魄的境地,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也就是魂)。我们原本在世界上被称做“礼仪之邦”,可是现在人们一举手、一投足、一言谈都不知道什么才是规矩。从艺入手,通过可视、可听、可触摸的具体的艺,了解它,喜爱它,把它放到整体文化当中去,我们就可以领会艺所包含的道在什么地方。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来接触传统的艺,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气功、武术。我们现在向全世界推广的武术叫健身气功,包括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易经筋这样一些东西,目前在世界上相当火热。这次国家体育总局办培训班一共有三十六个国家参加,有一百来位世界各地致力于推广气功的组织和教练参加,可见世界上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远远超过我们自己国家的百姓。

中医作为技艺的部分,它是在整体中华传统精神下面来治疗疾病,呼吁把“中医”改回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对它的称呼——国医。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都加上一个“国”字,如“国画”、“国术”(指“武术”)、“国文”、“国史”等。改回“国医”这一称呼才可让中医本来的含义得到彰显,西医是治疗医学,中医不是。中医是在中国整体文化下呈现道的一种技艺,它本来有很明确的几个概念,如“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是治人的,不是治病的,这个理念与上个世纪卫生组织提出的一个理念完全吻合。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传统医学的合理性,承认其科学性,而且提出要从对病的重视转移到对人的重视上来,这符合传统中医的概念,我们要关注的不是人所生的病,而是生病的人,这样,中医的精神才能彰显。

中医还有个概念:“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汉书·艺文志》)《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个世纪卫生组织也提出把预防放在重要位置。等到有病才去治就不是中医了。

扁鹊行医图 王经春绘

第三个概念更厉害:“不服药为中医。”这句话为清代钱大昕在注《汉书·艺文志》时所提出。这强调了人体具有自主恢复和痊愈的组织及能力。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提出的理念之一。曾国藩曾写信告诉儿子,治心病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病以不药为药。中医的核心是“中和”,人体只有达到“中和”才能恢复和保持健康。任何疾病的根源就在于身体的阴阳不调、五行失序。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生生不已。

中医改回“国医”称呼也许很难,尽管不少中医院的院长认同。但即使改不回来,我们也要了解到中医最核心的精神理念——致中和。现在中医院里许多治疗手段也采纳了西医的拍片、验血,B超等,完全背离中医的含义,但没有办法,因为大家相信科学、数据比相信人多,把身体交给一堆机器去做各种测试;相信医生比相信自己的感觉更突出。如果说我一眼看到你有这个病,他会不相信,而这恰恰是中医最关键的“望闻问切”。“望”的境界最高明,其次才是“闻、问”,最后才是“切”,而我们现在把切脉变成是中医最高的,错!有人去看医生,对一看就知道其病的中医反而不相信,甚至怪罪,直到一大堆数据表明才开始相信。所以流传一句话:“西医明明白白治死人,中医糊里糊涂治好病。”西医治死了人也是该死,无法打官司,而如果是中医也许就要耗上了。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癌症很多是死于过分治疗,但还是愿意去遭罪,开刀、化疗……观念问题害死人。其实当年扁鹊也有很多明确的不治。我提出一个观念:要为自己的感觉活着,而非为数据活着。

中医作为具体的艺,如果离开了整个的文化理念,就必然会沦为技艺性的东西。不能把中医降低到艺的层面,然后在艺的层面与西医比拼。应当在从理念上去弘扬中医之道,运用中国整体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的方式、阴阳五行的理论框架。去对比西医简单的对抗性的疗法,其实近年西方已经冲破了这种对抗性疗法的理念了,提倡自然疗法、情绪疗法、直觉疗法,强调自身修复能力的提升。自然疗法的一个原则就是:将来的医生将不是开药方的医生,而是指导如何人们如何健康生活的教师,这个理念在变。

中国文化的优势就是它的道艺的结合,而且是在道的统摄下面,来指导这个艺,任何艺,也要把它提升到道的层次来认识它、体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