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动治蜀兴川(5)
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二十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加强四川新型智库建设。
(二十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持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引领作用。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十四)繁荣发展巴蜀文化。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革命文化传承弘扬、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等重点工程。实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文艺精品工程、文献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加强重大现实、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等题材创作,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培育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传播,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
(二十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千村文化扶贫行动。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提升计划,振兴四川出版业,倡导全民阅读。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工程,积极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非遗特色小镇、民族传统村落等建设。支持成都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产业集团,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十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打好“3+10+N”组合拳,围绕住房安全、易地搬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增收、教育医疗、社保兜底和禁毒防艾等集中攻坚,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我省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聚焦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深度贫困县,落实“三增一免”特殊支持政策。加快建设成阿、甘眉、德阿、成甘、成凉等飞地园区。强化人才支撑,实施深度贫困地区人才定向培养、人才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稳定等工程,打造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主动对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全面加强省内帮扶力量,确保每个深度贫困县都有省级领导、省直部门(单位)、高校、医院、企业和省内经济较发达市县联系帮扶。支持民主党派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反掉的是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