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_世界各国政治制度_怎么看西方的政治制度(9)
可见,日本统治阶级传统的意识形态是多元的,有佛教,儒学、神道教等。
一般说来,大化革新前后以佛教和儒学为主,中世纪朱子学成为江户时代的官学,而日本固有思想“神道”也发挥着作用。
神、儒、佛既相斗争,又相融合,共同在不同条件下为其统治者利用。
大化革新之前推古朝改革领导人圣德太子既拜士觉哿为师钻研儒学,又拜高句丽的僧惠慈为师通晓佛教。
他颁布的《17条宪法》中既包括儒家思想,又包括佛教思想,足以证明他在理论上是儒佛一致的倡导者。
《经国集》一书中,收集了空海等佛教大师的诗歌作品,其中问:“天地终始”、“宗庙帝谷”、“调和五行”、“治平民富”,“忠孝以何为先?”这些对策里充满着儒家思想。
而日本的神道教与佛、儒共存互学,一直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在古代和中世纪,它虽然不象佛儒那样居于显要地位,但因它是在固有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粹”,具有潜在的优势。
事实上,不仅神道受佛儒的影响,而且神道中的皇国史观,日本中心主义思想在促使佛儒“日本化”以及牵制外来思想影响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例如,日本佛教一开始就突出其政治作用,作为“镇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得以传播,护国主义传统贯穿于最澄、空海、荣西、日莲等日本佛教大师的思想之中。
佛教与神道共存互学,又产生了“护法神”观念,认为神道诸神守护佛法,因此,在日本,神社建在寺院门前的现象到处可见。
又如,神儒结合、神主儒从的思想在日本朱子学创始人那里早已有之。
罗山说:“本朝神道是王道,王道是儒道,因无差等。
所谓唯一字源,理当心地,最当尽意。
”⑩后来,国学派的雨森芳洲(1618-1755年)就干脆将神道比作“本经”,儒学比作“脚注”,说:“所谓三器(镜、剑、玉)者本经也”,“邹鲁(指孔子)之所述者脚注也(11)。
水户学继承国学的皇国史观和神儒合一思想,宣扬“尊皇攘夷”,为明治维新做好了思想准备。
“尊皇”思想在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以及在抵御外力、推动民族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因其中也包含着民族扩张和排外主义等反动思想,在近代史上最终使日本走向军国主义道路。
不过,“尊皇”思想意识的弘扬,可以使日本民族对内一体化,对外一致行动,这是日本历代统治阶级保留天皇制,尤其是近代统治者拚命宣扬所谓“国体”(12)论的原因所在。
4.日本改革与朱子学、阳明学、国学
纵观日本古代思想史,江户时代主要存在三种哲学思想流派,即朱子学、阳明学、国学。
在广义上,这三种思想都属于儒学范围。
江户幕末,洋学的传入和隆盛形成了儒学与洋学的这对新旧思想的冲突。
明治维新这一近代资产阶级改革进程中,其思想基础的改革斗争中也明显看出哲学思想的作用。
关于日本朱子学
中国的朱子学移植日本以后,成为江户时代影响最为长久的官学思想。
这一学说在认识论上以其独特方式为明治维新做好了思想准备,对日本近代化的形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朱子学的基本原理是“格物致知”观,其核心是穷理观念所谓穷理,就是要弄清事物之中存在的“理”,日本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下级武士受到这种思想的陶冶,使他们倾心于追求“终极”和“一劳永逸”的真理,用理性的力量来超脱有限的现实并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支柱和圆满解释。
我们就出兵叙利亚对美国支持武装份子往死里狂轰滥炸出一口窝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