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_西欧中世纪_欧洲中世纪服饰(2)

2017-12-16 21: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遣唐使

其次,都具有自上而下改革的强制性,这是其共性之二。

日本民族性格中有许多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他们有时表现得非常狂暴,有时又显得彬彬有礼,客套得令人举足无措。这种矛盾性格有人认为可以追溯到日本严格的等级观念和报恩意识。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日本改革何以多是自上而下强制推行并能获得成功非常必要。

大化革新是颁布革新诏令的方式进行的;明治维新的一系列改革也带有强制性推行的特点;战后改革一度则更是唯美国占领军的意志是从。由于日本传统哲学思想中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唯上是从,所以自上而下改革是具有绝对权威。这种权威有利于集中意志。此外,日本的教育一直灌输一种报恩思想,它促使日本民族形成了特有的道德观念。也许正由于这一点,才使得日本民众能够与开明的改革者相沟通。历史事实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改革,适应并利用了这种民族传统心理而取得了成功。

不过,这三次改革的社会背景及性质有所差异。时在7世纪中叶发生的大化革新和明治维新一起被认为日本历史上“两个划时代的事件”。大化革新正值日本社会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剧烈动荡时期,此前,日本社会经济上,奴隶制土地所有制已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大唐封建文化主要是佛教和儒学的传入,促使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政治上,以天皇为首的姓氏制日趋反动和腐朽,日本的神道教和儒学思想逐渐影响到日本当权者,也加剧了社会矛盾激化。当时主要以广大奴隶和部民同奴隶主和贵族的斗争,再一矛盾主要表现在私有土地的扩大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增强,统治阶级内部新兴的贵族和守旧的奴隶主斗争,这两大矛盾交织在一起,出现以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为首的积极要求改革的上层贵族。645年6月他们采取宫延政变的手段灭苏我氏,拥戴孝德天皇,发布《革新之诏》,646年元旦正式开始了一场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变革社会性质的全面改革运动。

大化改新

西欧中世纪_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_欧洲中世纪服饰

史称第二次社会大改革的明治维新则是开始采取资本主义制度。由于日本长达700年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锁国的政策受到外国列强用炮舰的冲击和西洋思想文化的影响,促使当时日本有识之士面对美、英、俄等国的军事、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发现了随着侵略带来的西洋文明,意识到日本与世界的差距,于是岩仓具视、西乡隆盛等倒幕派利用新登基的明治天皇,推翻了实际统治日本的将军幕府,开始了全面改革。

日本战后改革史称第三次社会大改革,它的背景更为复杂。1945年日本的败战给日本人民物质上造成了极大损失,精神上遭到打击,原来的信念破灭了,特别是原来一般人所接受的军国主义教育,即相信战争的正确性,战争必胜的神话等等如同肥皂泡沫一样转瞬即破,人们终于觉醒这场战争是害人害己的法西斯主义战争。日本人民奋起斗争,释放政治犯,工人罢工、建立工会,民主势力高涨。饥饿疾病笼罩各地,一片混乱,统治阶级不甘心失败,不愿交出权利和财富等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在美国占领军的导演下,一场全面改革日本的计划开始了。美军占领者通过民主化的指令,于1946年12月颁布了长达103条的新宪法,亦称日本宪法。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的改革有解散财阀,农地改革,金融财税改革,产业结构改革,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等,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开始向非军事化、民主化目标迈进。终于使日本成为美国模式的一个现代意义上资本主义国家。

以上三次大改革形成了日本历史上两次生产方式的交换。大化革新是使日本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制度转变的一次封建性改革,明治维新是日本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飞跃,直至战后改革使日本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纵观日本的改革,似乎外因起了推进的、决定的作用。三次改革都是由强大的外来压力对日本发展起了特殊的作用。但实际上日本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的。改革的成功与进展主要取决于国内领导集团思想意识的开明。“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①列宁的这段话当然也包括日本及其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们适应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