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解读_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_矛盾分析法运用(9)

2017-02-07 20:1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注意:①“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做”和精神状态。主观能动性既包括意识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

②“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既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

④ “意识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的外延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⑥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7、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1)相对静止包含两层意思:①事物在它的发展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例:无论是今天的你还是明天的你,都是你。)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注意:①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否认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否认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8、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方】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高中必修四】高中必修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注意:①规律既不能被创造、改变,也不能被消灭。遵循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规律客观的、普遍的、不能创造和废止和规则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废止。

③区分规律和规律的现象。

9、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两者的统一,认识和利用规律。

10、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为什么?①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②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