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摆一摆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分析及文案的区别
通过教授对教材分析、理解、归纳、整合,若是专业课的话,也能按类型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把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成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教学。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学校英语三年级上册复习讲义最新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讲义最新文案1
分与跟
(一)2—5的分与跟
一、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 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观念跟动手的素养。
二、 教学过程:
(一) 激趣铺垫:1、设疑——提问——讲述(教师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准备怎么办?
提问:你也有其它方式吗?
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数学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英语知识:分与合
(二) 实践操作: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操作: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它们置于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如何放?
引导反思: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
提问讨论。你了解几和几合成4?
2、 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看到。
提问:5可以分成几跟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准备用哪个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1) 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
(2) 让学生二人一组交流得出的推断。
(3) 小组内推荐一名队长说出探索结果。
(4) 自己选用喜欢的方式记住5的分合。
(三)想想做做:1—5题。
三、 总结评价。
教后记:1学生无法把握数字的分合,但是针对按顺序的分合有些学生非常难掌握。
2 小组之间的探讨效果不太好,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心情,显得有点乱。
(二)6、7的分与合
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了解。
2、 发展动手能力。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
2、 动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课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3、 活动游戏:想想做做1—5题。①连一连。②说一说。③对口令。④吃螃蟹。
4、 小结:黑板上是他们动手动脑学会的常识,谁可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哪些?
5、 独立完成6—8题。
(三)10的分与合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把握10的组成。
二、 教学过程:
1、 学具操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 教学例题:
①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②检查涂色情况。
③小结。
3、 巩固加强:
①做一做第1题,接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
②做游戏,火车钻山洞。
③找朋友。(同桌之间开展活动)
4、 练习一独立完成。
教后记:
1 10是在5、6的分合再次深入,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生可迅速把握这个内容。
2 但是针对10的分合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反应过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讲义最新文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一个数的约数的方式,能恰当、便捷地找出一个数的约数。
2、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式,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一些倍数。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什么是整除?
2、25和5,谁可被谁整除,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二、教学例118和24的约数各有哪几个?
1、首先明确找一个数的约数,就是看这个数可被这些自然数整除?
找18的约数,就是看18能被这些自然数整除:18除以()=()
2、找约数的方式;
A、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最小的约数找起,一直找到它原本。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B、用一一对应的试除法来做:也从最小的自然数试除,在能整除的之后,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素数,不成整除的时候,除数和商都不是这个数的因数,一直除到除数比商大为止。
18/1=18(1和18都是18的约数)
18/2=9(2和9都是18的约数)
18/3=6(3和6都是18的约数)
18/4不能整除
18/6=3除数已比商大。
18的约数按次序排列是:1、2、3、6、9、18。
3、用相同的方式找24的约数。
24/1=24(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2=12(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3=8(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4=6(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5不能整除
24/6=4除数已比商大。
4、观察约数的特点:
18、24的约数也可以分别用图表示
思考:根据上面的图回答
1、约数中最小的一个是哪个数?(1)
2、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哪个数?(本身)
3、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2、3、6、9、18
1、2、3、4、6、8、12、24
18的约数24的约数
5、练一练
找15和36的约数各有哪几个?
三、教学例23和5的倍数各有什么?
1、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把这个数分别乘以1、2、3…..。所以
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
5的倍数有5、10、15、20……….
3、6、9、12、15、18……
2、3、5的倍数也可以分别用图表示:
5、10、15、20、25、30……
3的倍数5的倍数
观察上图发现:(1)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哪个数?(本身)
(2)一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倍数?(没有)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练一练
(1)50以内4、9的倍数各有哪几个?
四、巩固练习
1、在以下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2、在4、8、16、32、40、48、64、80这几个数中,
80的约数有(4、8、16、40、80),
8的倍数有(8、16、32、40、48、64、80)
3、32能被哪几个数整除?32有哪几个约数?32是哪几个数的倍数?
32能被1、32;2、16、4、8整除。32的约数有1、32、2、16、4、8。32是1、32、4、8、2、16的倍数。
五、布置作业
反思:在教学找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之后,在下面几个方面的教学要提高:
1、约数中最大的跟最小的约数是哪个。
2、倍数中最大的跟最小的倍数是哪个
3、强调一个数最大的约数和最小的倍数是一样大的是它原本,。
4、如何找出所有的约数,而且确定已全部找出的方式要强化。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讲义最新文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按照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按照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预测,对数据的差异作出合理的猜测,并可强调跟解决数学难题。
2、过程与技巧: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非常,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跟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教师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论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跟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跟优势。会看、会描绘折线统计图,并无法按照折线统计图提出跟解决数学难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对数据的差异作出合理的猜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美国,自20--年起,每年还会举行一次全国中学生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评人数仅为200。不过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勇于进行技术变革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愈发越多。在20--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团队是426支;到20--年,参赛团队超过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它几个年份的参赛团队人数,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可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鼓励学员思考:横轴表示哪些,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状况,第一个起始格必须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团队最多?哪一年参赛的团队最少?这些难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知道、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团队统计图(20---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么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描绘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同样吗?(学生回答同样)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如何画下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种点用直线顺次连接起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讲义最新文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定理的推论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推断中,培养教师主动构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哪个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小学数学教案下载,正方形的周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体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哪些?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体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有顺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体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体积,但应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体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估算公式。
2、猜想
请认真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看到了哪些?小组探讨、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非常,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有哪些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推导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了解哪些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讲义最新文案5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了解质量单位克和公斤,
2、初步确立克跟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探讨、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小学数学教案下载,在生活中学习跟利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质量单位克跟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式。
教学难点: 培养教师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引入、初步认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哪些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喝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大厨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味道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究竟是如何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受到了哪些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也有众多物体的品质是用克跟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你们说一说。
(二) 充分探寻、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能真不少,那么以下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那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如何能够了解它至少就是1克呢?
DF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