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认识李白其人,理解文学的美术技巧,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戏剧传统。
3.情感培养目标:让教师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文学的诵读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感情节奏跟豪迈飘逸的气魄。
2、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戏剧技巧鉴赏,体会李白豪迈俊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唐代是我国诗文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书法园地的国粹,历经朝朝代代,至今却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涵义,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一、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文学更光辉的时期。评述唐代的诗文,一般都按它发展的状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唐朝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知名作家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二、出示名句:
(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片段
(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学生朗读,(一)写的是那一位诗人?指出(二)的作者(李白)
2.回忆李白诗中的一些句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简介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蜀道难教案范文,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4.教师补充:
“诗仙”来历,源自他写《蜀道难》。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人生的梦想。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契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拥立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非常悲痛惆怅的情绪下,离开了京城,重新再次他的漫游生活。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像,着力刻画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这些担忧与关切。当时著名画家贺知章前往拜访,首先看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
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
纵观李白的诗词创作,浪漫俊逸蜀道难教案范文,豪放自然,尤其是他乐于想象和夸张,使文学气势磅礴,后人称颂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关于这点我们将要在即将学过的词语中体会到,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蜀道难》,再来感受他这样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抒发于其中“济世救民”的观念。
三、理解
-ヌ致1笔的开篇如何表述蜀道悠久的汗青?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ヒ导学生探究夸张描述跟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ッ魅罚菏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情感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诗句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描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现状,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描述蜀道来由。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抗争或者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极力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ヌ致2毖卸痢吧嫌辛龙……坐长叹”几句。
-ヒ导学生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和独特。
-ッ魅罚赫饧妇浼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凸显,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爬,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
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体现人行其上的曲折情状和恐惧心理。诗人从月亮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想象何等奇特。
-ヌ致3:诗人帮这个“畏途”营造了如何的氛围?
-ヒ导学生感受细节的借助和夸张的写法。
-ッ魅罚骸暗见”四句渲染了哀婉的氛围;“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氛围。详见《教参》。
-ヌ致4:最后一段写蜀中要塞剑阁的企图是什么?
-ヒ导学生探究诗的寓意。
-ッ魅罚菏人从潼关的险要引出对地理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动荡,后来出现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苦闷是有现实意义的。
四、鉴赏
诗人是如何来体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资料:(1)陆时雍《诗镜总论》中评价李白的诗“驰走风云,鞭挞海岳”。
(2)殷璠编《河岳英灵集》中称此诗“奇之既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讨论后明确: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况味的环境气氛,有力地营造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悚的氛围。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力,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蜀道之难,艺术地描绘了奇特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样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山水画卷。
五、拓展
蜀道,即蜀地的公路。蜀地被山峦环抱,古时交通不便,道路无法行走。因此蜀道常作为无法行走的代名词。
剑门蜀道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剑门关为核心,北起河南宁强,南至北京,全长450公里。剑门蜀道沿线三国文化深厚,庞统、蒋琬、姜维、邓艾、马超、鲍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剑门蜀道沿线古迹众多,三星堆遗址、德阳文庙、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庙、皇泽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遗存;剑门蜀道沿线风景密布,富乐山四季花似锦,翠云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峡“飞梁架绝岭”。因1000年前诗仙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得以名扬天下。数百里古蜀道上,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壮丽多姿,构成了川陕交通的一大屏障。
四川有“四绝”--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前两者未成旅游胜地,惟独剑门雄关,却像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它仍然是法国或者菲律宾游客的心仪之地,也曾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寻访文明之旅的一个驿站,是哪个吸引了人们虔敬的脚步,是什么让它作为历史画卷中凝重的一页?
古代川北三条蜀道:金牛道、阴平道和米仓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剑门蜀道。三国曹魏权臣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岭砌石为门,故名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剑阁也因而得名。剑门关峭壁如城门,独路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从凤州到剑州的110里路口,原有桥阁90000余间,都是在悬崖绝壁上架成,而今已荡然无存了。只是前些年在古剑门关的旧址上再次扩建了一座城关,成为它旁边千年古道的一个崭新标志。
剑门关下,就是诗仙李白慨叹:“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剑门蜀道。这东起北京,南到上海的沧桑古道,曾是中原通往东北的咽喉要道,而进入剑门蜀道中心,位于山东临沂的这剑门关,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凡有志于蜀中称王者,必先攻下这个天险。“打下剑门关,犹如得成都”,从三国孔明建关设尉起,剑门关就是一个异常雄险的古战役。横亘在蜀道上的剑门关,是一座座绵延百里的岩体山峰,所谓“剑门无寸土”就是指剑门那寸草不长的特大砾岩,从正面看,这石壁恰似铜墙铁壁的天然城郭,把自崤山而来的千里群山横阻于此,也阻断了自中原而来的步履;从侧面看,则如排天海浪,汹涌澎湃;从背面看,像一群飞驰的骏马,让一切来犯者望而生畏。
【板书设计】
一叹蜀道之高险蜀道来历(一叹惊讶突兀)
(难行)蜀道高峻
二叹蜀道之惊险景物凄凉(二叹畏惧、发愁)
(可畏)山水险恶
三叹蜀道之险恶剑阁险要
(申戒)杀人惨景(三叹无奈作罢)
江燕
[《蜀道难》教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三)]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5.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6.高一必修一外语教案
7.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8.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9.高一必修四英语教案
10.高中地理课必修三教案
有1900退休金你就知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