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2019河北教师招聘之你所不知道的孔子和孟子

2019-07-19 15:08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_关于孔子孟子的故事_孔子和孟子的读书故事

孟子三岁丧父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母三迁,说的足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了孟子的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 故事出自《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正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居处子也.’复徒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 孟母教子三迁,“孟子能成为“亚圣”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说到孔子和孟子的关系我们得先说说“个别教学制”。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学校盛行的都是个别教学制。由于学生的年龄、程度和学习的内容、进度各不相同,教师对他们只能一个一个地轮流施教。其显著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较好地适应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的数量十分有限,必然导致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和教学效益低。个别教学制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因此名师易出高徒。孔孟思想的一脉相传就是这种名师培养高徒,高徒变成名师继而代代相传的模式。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与“政”视为同等重要,主张实行礼义教化。同时,公羊家主张孔子为王,将《春秋》、《春秋》中的鲁公、孔子三位一体,当《春秋》新王无法表达的地方,就借助鲁公来传递治国思想。至于“易、春秋”只是在孔子的晚年才进行研究并付诸教学的内容,所以孔子说:“五十以学《易》”(《述而》)。

(学生交流),师补充:孔子不仅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还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其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入《论语》中,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专门修建孔庙,孔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教育学生吗。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和孟子的读书故事_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_关于孔子孟子的故事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思孟学派主要的著作有《中庸》,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待人待物至诚至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孟子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是:教育理论基础——性善论、教育过程在于扩充性善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提出大丈夫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四书”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忽然知道原来孔子和孟子还有这层祖师徒关系。当然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这两位圣人的考点大家还是要悉知的,小编将孔子和孟子教育思想的异同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教育思想

孔子和孟子的读书故事_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_关于孔子孟子的故事

孔子

孟子

教育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

扩充性善(内发论)

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社会本位论)

明人伦(个人本位论)

教学原则

孔子因材施教,孟子的“教亦多术”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孟子的“盈科而后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

“学思行”结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