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评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就
高中数学评课稿范文(共9篇)
高中数学评课稿1
各位老师早上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就昨天下午的三节课跟你们进行交流。首先我应说的是可站在这个讲台授课的学生都不简单。三位教师在科学合理设计导学案、精心制作准备教具、渗透高效课堂理念等方面均做了有益的探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此谨代表我个人对今天授课的三位教师表示感谢。感谢你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感谢你们给予我反思的机会!本着互相研讨的目的,下面我分别对昨天下午的三节课谈谈自己的见解,不到之处敬请大家同行批评指正。
第一节冷集毕老师所上的课《24.1.1圆》初中数学评课稿范文,总体上无法根据高效课堂的规定,较好的彰显了预习、展示跟测评(反馈)三大版块,我想从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简称为“三有”,即有观念、有行动、有突破。首先说有观念,本节课表现了“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理念,围绕教材让学员分步预习,分步展示,整体反馈,反映学生有相当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其次是有行动,关键是毕老师能把自己的观念转换为实际行动,较好表现肖主任在教研会上反复提及的“书令学生读、结论使学生看到、方法令学生归纳”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第三是有突破,我们这些同学在尝试高效课堂模式的之后,注重形式化的东西较多,较少体会高效课堂的实质。本节课上毕老师至少在下面两个方面上有所突破,一是预习方法的现场指导,比如要求教师阅读是画记号,小组合作时指出小组长要发挥作用等等,体现了学法指导。而不是让学员自己预习阅读,老师不管不问。二是在教具的制作跟演示上匠心独具,特别是用两根铁丝演示等弧的弊端,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学生表现的状况较好,注意力高度集中,我觉得这是本节课教师精力流失率最低的环节之一。
当然,从我个人的理解上,也有几个问题提起来跟老师们一同商讨。一个是导学案中,新课设计要不要例题的难题,目前我们大学在编写导学案时,一般设计五个环节:复习回顾(或语境引入)-新知探究(预习思考)-拓展应用(合作研究)-巩固练习(反馈矫正)-小结测评(当堂检测)。其中拓展应用环节就是设计两到三个例题,以此表现本节知识的核心应用。处理方法还是先使学生自主研究,再组内交流,最后集中展示(大展现),学生讲解点评。最后老师鼓励归纳基本原则跟解题方法。本节课我认为把点P至圆O上各点的距离中,最长的是8,最短的是2,求圆O的边长或长度作为例题教学是不是好一些。第二个是关于圆的集合的定义,在处理时有点快,虽不是本节重点,但是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原来导学案中设计有画图,结果教学时似乎没有见到,如果可使学生亲自画图观察,在圆上取点,测量该点至圆心的距离或以圆心为交点画长度等于边长的点段,然后进行观察预测还会轻松得到,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哪个什么圆上,圆上各点至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圆的长度,并因而推论出圆的集合定义。
第二节石花四中冷老师的课,讲的是垂径定理。导学案的整体设计上没什么大难题,只是“知二推三”的拓展但是高于课标要求。“知二求三”才是本节核心。另外推论得出上的设计更加简单,导致学生在这里卡壳。如果可明确一点,就可解决这个难题。比如画一条弦CD,取CD的中点M,连接OM,求证:OM⊥CD,如果延长OM、MO分别交圆O于A、B两点,有什么相同的弧?由此你可看到哪些结论吗?其次是具有了高效课堂的这些方式,比如教师自学预习、小组合作讨论等,但不是很深入、不是很细腻。整体感到还是同学讲的多,不过冷老师是老校长,我们同龄,思想跟行为转变出来确实太困难,不要心急,只要善于尝试,大胆放手、相信学生,我们都会在高效课堂的路上走得更好。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师课堂教材上建议安排一个课时,实际上,应该是两个课时的内容,有必要附加一节习题课。
第三节是王老师的旋转试卷讲评课。我也以“三有”为关键词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即有变革、有成效、有准备。有创新是指这些试卷讲评的方式使人耳目一新,原来肖主任主持的备课会上也对试题讲评课做过研讨,而王老师的这节课在诠释高效课堂理念上,有变革。比如先使学生围绕要求自己组内改正,自我矫正、查找错因、组内合作这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值得学习效仿。有成效,主要表现在错因分析、变式练习上,从我自己的角度看,我也想这么做,但从来没试过。因为这些学生并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让他说,要么说忘记了不知道,要么半天说不到正点,所以经常试卷讲评效果不佳,错了的之后一直会错。而王老师的这些方式,我认为真正把起因弄明白了也算是把问题真正搞明白了。其次是教师疑难点的变式练习,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的同时,一方面反馈改正效果,一方面进行有益的拓宽延伸,增大思维含量,效果非常好。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关键是学生课前的准备,教师通过批改考卷必须搜集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备课、制作课件。本节课王老师准备充分,特别是课件制作上,能在第二、三活动前。出示活动规定,方便学生知道做哪些,怎么做?需要考量的是王老师对第17题的讲解似乎不太到位,虽然有学生提问了旋转中心的坐标是(5,2),也说了自己的想法。但不科学,王老师也沿用了这些方式。我个人认为依照旋转的性质确定旋转中心是先找两对对应点,接着分别作两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最后两中线段的交点才是旋转中心。其中在网格中的方法是尽量找是“正方形”顶点的对应点,这样容易看出垂直平分线的位置。
当然针对个别是学生讲的,比如第16题和第20题的变式,我个人是赞赏的,高效课堂并不是不要老师讲,学生普遍感觉困难的,老师讲效果并不差,怕就怕老师一讲到底,搞一言堂。新课标中,也提及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可见,高效课堂并不排斥接受学习。
总之,三节课反映了教师对高效课堂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都值得我渐渐学习细细揣摩,从中汲取营养,改善自己的教学。再一次谢谢你们。
高中数学评课稿2
本节课郑凯老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了丰富、生动的课堂情境,设计了独特、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的地促使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下面我说说我的几点看法:
一、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课堂目标简明扼要、具体,便于实施,便于检测,注重数学观念、能力的培养、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广度和深度都符合物理课程标准跟教材的规定,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准备的也非常充分,清楚的晓得学生必须理解哪些、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本堂课很高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内容
执教者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该班学生的实际状况,把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准确的确认了本节课的课堂重、难点:探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定理的关系,并在处理时,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层层递进,化难为易。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很好的处理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详略得当。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分必答题、选做题、思考题。很好的照顾到了不同知识水平的学员,鼓励教师不断努力、挑战自我,体现了分层教学观念。
三、 教学方法
教师本堂课主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师进行学法的指导。使教师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超过会学的目的。让学员参加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演进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与思维品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课堂强度。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情境引入:引发学生对变量的单调性与函数关系的探讨。
2、探究关系:引导学生从图像、切线、定义三个不同的视角去探讨。
3、规律总结、课堂总结:都先是学生探讨回答,老师再补充规范,体现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 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态自然、评议清晰富有启发性,在语言表达方面还可以简单些,使教师感到我们的同学的语言不是罗嗦。使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语言中感觉到学习的真谛、领受知识、训练思维。板书设计合理;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素养较强。
五、 教学效果
本堂课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课堂任务,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育、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都推动了教学目标的规定;从学生的状况来看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参加本堂课的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初中数学评课稿范文,在这节课中,老师可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关注师生的生活心得和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难题。让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高中数学评课稿3
本学期党教授开了一堂《方程的根与变量的零点》组内教学研讨课,学案的精彩设计,课堂的娓娓道来,令在场教师收获良多。下面是笔者对这节课的几点体会及对“学案教学”的启示。
1.课堂赏析
1.1教学设计——细心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课,在教案中党教师更细致地修改了“本章导引”,虽然篇幅不多,但是仍表现了党老师对细节的处理十分用心。另外,学案的阅读性很强,学生阅读学案不再像对着一张枯燥的练习卷,而是像对着一位亲切和善的同学。比如学案中的一些过渡的语言:“现在你有方法完成问题2吗?”“通过环节3的学习,是否给你新的启示,你可再来完成问题2吗?”“由以上两步探索,你可试着完成以下的填空吗?”语言简洁,却十分有活力,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
1.2例题选择——细腻
党教授的课,给授课教师印象最深的是例题的选取非常独特。比如说“判断 是否有实数根”这个例题贯穿始末。从一开始学生不会判断到完成环节一期间,学生会尝试画图解决(但还不严密),接着探究了零点存在反例之后,学生再会想到用代数方式严格证明。学生的常识和技能在不断地更新构建,学习的欲望不断地被激发出来。说明党老师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知识螺旋上升的观念。在缓解了能否有根的状况下,还很自然地追问了几个根,非常巧妙,问题的解决而且教会了学生用单调性验证函数零点个数的方式,也验证了图像的猜测,让学生收获了顺利的感受。
1.3概念构建——细致
为了突破方程与变量的关系这个重难点,党老师对此设计了表格,一来在学案中能操作性更强,二来图表使得知识非常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看到规律,总结结论,形成概念。在精致概念方面,党老师分别就“零点的概念”和“零点存在反例”设计了概念辨析,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和高度了解跟理解概念。可谓用心良苦。
2.课后反思
2.1定理探索——求另解还是求释疑
在解决 是否有根的难题时,学生想到要做出函数 的图像。这时候应该多问学生几个问题:这个函数是不是已经学过的基本初等函数?不是的话,怎么作出图像呢?如果不知道y随着x的差异规律,描点连图得出 的图像是不是可靠?让学生对自己这个方式形成一定的怀疑,知道有一定的理据,但不够完善,才会有欲望去学习另一种判断方程能否有根的方式。如果一味顺着学生的意思描点作图,直接观察出与x轴一个交点,就帮学生一个错觉,既然描点作图没有问题,也很简单,任何函数有没有零点都可以用这个方式解决,那也有学习“零点存在反例”这种从解析式角度推断零点是否存在的必要吗?如果仅仅为了多学一种方法,多一种出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自然会增加。
2.2定理探索——注结果还是注过程
零点存在定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有难点。党老师的设计想法是使学生自主研究。但是我们发现学案中的探索太过明确,老师把探索的每一步都设计好了,挖了空,让学生来填。而不是鼓励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结论。虽然学生看起来完成得马上,掌握得也更成功,好像是花最少的时间收到了绝佳的效果。实际上,这种填空对学生而言,没有思维容量,不是真正的探求,剥夺了学生反思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探讨跟预测问题的习惯。如果党老师可把握前面画图中存在的疑惑,在学案中设计问题,“一个函数y=f(x),只要满足,便能表明这个函数f(x)在(a,b)上有零点。”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同伴互助,教师指导以及是自学教材,慢慢地修正、完善定理,这必须是我们成为老师应该向师生渗透的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3.学案启示
3.1创新栏目,优化资源配置
党老师在学案中,设置了“本章导引”,显然这是一个阅读材料,目的也是使学生认识一下本章将会学习的内容,而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缓解。这个处理引导我们用学案上课时,和本节课有关的阅读材料可以用这种的适合的方法展现在学案上,这样又确保了课堂主干部分不受细枝末节的妨碍,又确保了课堂内容的完整性,丰富了师生的视野。这堂课,甚至可以把历史上解代数的物理史话,也成为一个阅读项目发生在学案上,让教师感受数学发展的历史,受到地理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