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纸质版教案封面设计

2020-08-12 01: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教案封面图片_音乐教案封面_教案封面模板

纸质版讲义封面设计精品文档 纸质版讲义封面设计 课 程 专 班 授 课 课 程 教 案 0 ~0 学年第 学期 名 称 语 文 业 级 教 师 黄河护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教 案 编 写 说 明 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构成个别。为了进一步强化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建立教案编写说明。 二、教案的编写规范 1.教师讲课要有完整的课件,按照课程讲义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讲稿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 2.从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个学生的课件,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跟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 3.由于课程种类、教学内容的差别,教案编写的详细格式可依照学科种类进行更改,但需要包括下列主要要素: 教学目的:即课堂中表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超过的效果。 1 / 11 精品文档 教学内容:是指借助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课堂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 教学重点、难点:本个别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员需要把握和完善学习的知识点。 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按照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方式、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取。 课前预习:是要求教师在学习新课前需要先温习课本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未学过的常识,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 课后实施状况及预测:是对课程课堂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小结与预测,为现在的教学提供心得和素材。 课

音乐教案封面_教案封面图片_教案封面模板

程概要: 第七册科学讲义 任教老师: 宿城区郑楼镇郑楼小学 任教老师: 宿城区郑楼镇郑楼小 2 / 11 精品文档 学 任教老师: 宿城区郑楼镇郑楼小学 任教老师: 宿城区郑楼镇郑楼小学 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陈永福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能运用排比的通感方法写话。 2. 欣赏文学优美的语言,体味课文表达的深切情感。体会江山的美好多娇,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感情。 3. 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 学会怎样向对方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专题是“江山多娇”。有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苏轼夜游的“承天寺”、宝岛台湾的阿里山、南国边陲的香格里拉、享誉全球的水城威尼斯。我们在阅读的之后可以感受那一山一林、一潭一溪秀丽风光,陶醉在幽雅、隽永的语言里,感受作者的深切情感。 3 / 11 精品文档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1课时 《阿里山纪行》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 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英语活动 1课时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一定顺序组织材料跟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式。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美术特色。 3(了解部分古文实词和副词的涵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代宗大历八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中进士,宪

教案封面图片_音乐教案封面_教案封面模板

宗4 / 11 精品文档 元和十四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提倡古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这篇后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短文。2、能运用页下注解或工具书疏通文意。3、能理清课文的作文思路,背诵课文。 三(通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播放《小石潭记》的朗诵磁带,让学员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词语。 要求?自读:默读课文,圈出字词、生词,然后通过工具书及教材下注解,自行解决。 ?听读:欣赏《小石潭记》的朗诵录音,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词语。 ?伴读:伴随着乐曲大声朗诵,读准音节和节奏。参差 寂寥 摇缀 隶 四(精读课文。 ?作者是如何看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清脆悦耳教案封面模板,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5 / 11 精品文档 ?小石潭的全貌是如何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作者选择了潭中的水、石、树等景色描绘出了小石潭的题旨。作者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教案封面模板,小石潭的景色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能百许头与游者相乐。”这是全文写景物最精彩的一段。作者首先用暗喻的技巧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又使人感到象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颇具实感;“日光下彻,

教案封面图片_教案封面模板_音乐教案封面

影布石上”,则从另一个角度写水澄澈空明。“似与游者同乐”,把鱼儿的那个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举止 写得维妙维肖。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写来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一扫作者被贬后崩溃沉痛的情绪,而对小石潭这一奇趣感到轻松、快慰。 ?作者是如何描写潭上景色的? “坐潭上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愈发凄苦。 ?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它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6 / 11 精品文档 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后记的结束是近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记的附文。 五(研读课本。 学生4人一组,开展探讨,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 a.文章是根据如何的排序组织材料的?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后写“形”,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后写“远望”,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b(课文是按游览的次序来写,条理十分明白,请看看本文写作模式。 明确: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c.文章在写景上有哪些特征? 作者善于把握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观众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态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出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六(学生活动 ?有人认为书上课文插图不能足以体现出小石潭的景色,请你根据短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为课本再作画一幅你满意的原稿。 7 / 11 精品文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探究本文写作技巧, 借鉴本文的

音乐教案封面_教案封面模板_教案封面图片

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旅行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课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跟你的体会。 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员反复诵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节,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意蕴;在读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理解文章的诗意和作者的观念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 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观念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跟句的意思。 2、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叙事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歌、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母亲苏洵、弟弟苏辙8 / 11 精品文档 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诗歌,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体现一片心境。本篇短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抒情小品,看似纯粹写景,实则是有涵义的,要细心寻味。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词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被捕判刑。经过长时间的审讯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被捕入狱,被流放到黄州任知州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些状况下,作者写了这篇课文,对月夜的秋景作了美好的勾画,真实的记录了他曾经生活的一个片段。 3、导语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态,他的情绪会是如何的,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音节,读清句子停顿。 如: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 / 11 精品文档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三、翻译理解 ?给加点字注音。 解衣 藻荇 遂至 未寝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四、赏析 思考问题: 1、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因为月色更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发挥独特的想像,用了两个新奇的形容。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3、作者绘制的这幅月夜图有哪些特征,给人如何的体会, 月色迷蒙,空灵。 4、文中哪些段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10 / 11 精品文档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只是每夜都可看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景致却时时能寻,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那里,都可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可保持自信进取精神的原因。 6、文章的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流露出作者怎么的心情, 作者最终这一句慨叹,看似平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漫漫宦海而无法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体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态,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五、小结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