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稿:《统计》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统计》评课稿前不久,笔者有幸听了李敏老师在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的一节课“统计”,这节课给许多听课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有关教学情节进行摘录,并作详细分析,以期与大家同行共赏。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前热身)师:小朋友们,你们会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和同学来做这个游戏,再请一位小朋友做记分员在黑板上用画“正”字的方式记分,谁赢一次就在谁后面画上一笔。(教师和一位学生比赛,另一名学员记分,其余学生齐喊“石头、剪子、布”)(课始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为什么最近有这么多的同学跟我们一起上课吗?生:不知道。师:老师们呀,都是被黄山美丽的风景和聪明漂亮的小朋友吸引来的。为了欢迎老师们的到来,我们开个联欢会,好吗?我们戴头饰表演节目好吗?(在黑板上分别出示小狗、乌龟、小兔、老虎等头饰,问学生喜欢那种头饰,学生发表看法)师:小朋友喜欢的头饰各不相同,那每种头饰该准备多少个呢?生1:用统计法计算。师:想一想,我们都学过了这些统计方式?生2:写“正”字、打“√”等。师:哪种方式更简便呢?生3:写“正”字。请学生拿出题卡1,在最喜欢的一种头饰上打“√”。二、引发认知矛盾,注重解决难题师:好,请两位朋友上台来唱票和计票,老师在上面监督。其余学生在题卡2(统计表)上进行统计,所有学生都参加了统计过程。统计结果为:小狗4票,乌龟5票,小兔14票,老虎14票。课件出示统计表、统计图(1格表示1人)。师:你可将这个统计结果在统计图中表示进去吗?还是令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统计图上1格表示几人。生1:1格表示1人。学生按照统计表的数据在题卡3(1格表示1人的统计图)上涂色。不久,有学生发言了。生2:李老师,统计图的格子不够。师:格子不够,怎么办?生3:1格表示2人就可以了。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式试试吧。教师选出一幅有代表性的统计图(拐弯涂在上面的)展示给全班学生看,问行不行,生答行。师: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是以折线的高度表示数量的多少,如果涂在上面还会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吗?
所以,这种方式是不科学的。学生小组探讨,探究解决难题的方式,不久就有一些学生举手发言了。生4:1格表示2人,2格表示4人,3格表示6人,4格表示8人,一直往上涂就够了。(课件修改原统计图,并出示1格表示2人的统计图,引导学员观察统计图)师:那即使是1人应用几格表示?生5:半格。根据学员的提问,教师在课件上涂统计图:4人涂2格,5人涂2.5格。师:想一想,涂色的之后要切记些什么?生6:不能涂出格,要涂均匀,看准数字。学生独立完成题卡4(1格表示2人的统计图),教师选出几幅学生涂好的统计图在大屏幕上展现,让学生发表评价看法,强调要切记的问题。最后学生出示自己完成好的统计图并询问,学生按照统计图回答疑问。1.每格代表(2)人。2.喜欢(小兔和老虎)头饰的数量最多。3.喜欢青蛙头饰比喜欢兔子头饰的(多9)人。师:你是如何了解多9人的?生7:14-5得来的,也可以看统计图。三、情境迁移,体验方式多样性(出示照片书签:邯郸学步、黄粱美梦、将相和、完璧归赵)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听说老师要来黄山上课,特意为你们制作了精致的书签,让我转交给你们,那他们都偏爱哪种书签?(学生喜欢的各不相同)师:小朋友们喜欢的各不相同,那每种书签要打算多少呢?怎么办?生1:统计。师:怎么统计好呢?生2:画“正”字,打“√”,涂色。师:时间不够!这时,要用到“数一数”的方式了。(教师问,学生举手,请一位学生给着点数,师填统计表)完成题卡5(统计图),并指出先看清1格代表几人。师:观察统计图,从图中你可清楚些什么?生3:我知道喜欢邯郸学步书签的有6人,喜欢黄粱美梦书签的有9人,喜欢将相和书签的有13人,喜欢完璧归赵书签的有8人。生4:喜欢将相和书签的人最多。生5:喜欢邯郸学步书签的人最少。生6:喜欢黄粱美梦书签和将相和书签的都有半格。师:很好!那即使要统计全校师生几千人喜欢的书签,用1格表示2人小学数学评课稿模板,格子还够吗?生7:不够,1格可以表示10、20、50人。师:以后我们在统计时,要按照实际应该来确认1格所表示的数量。布置作业,课结束。[评析]本节课中,李老师创设了生动有效的课堂情境,激发了教师主动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兴
趣。纵观整堂课,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复习旧知自然地渗透在课前热身“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不仅促使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接下来更深入地学习统计知识作好了铺垫。教师创设认知冲突,激发了教师产生研究新知的欲望。如课堂片断二中,当教师开始按照统计表的数据涂统计图时,学生看到喜欢兔子头饰的人数有14人,涂不下,迫使学生研究解决难题的方法。经过一番讨论研究,学生已经找到了缓解问题的方法(用1格表示2人)。再如教学片断三中,教师提问:“要想统计全校教师喜欢的书签,用1格表示2人,格子还够不够?”自然而然地鼓励学生写出:“不够,要用1格表示10人、20人、50人才可以。”教师也因势利导地指出,统计时应按照实际状况来确认1格所表示的次数。因此,激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逐渐研究解决难题的方式,可以说是本节课成功的理念所在。执教教师具有高超的课堂技艺,是本节课顺利的重要保证。如当学生说10格不够涂时,教师故作困惑状,使得“少数人说不够”变成“几乎全体学生说不够,涂不下”,也使得导致学生造成及时找出好方法为李老师解惑的内驱力。又如在研究“1格表示2人”的方式时,其实早在学生没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有一位学生强调这个方式,但学生仍没有立即肯定他,而是鼓励其它学生说出了此外的方式。教师令学员在原则与技巧之间进行对比、选择,实现了原则的改进,同时既培养了师生的小组合作观念,这是李老师巧妙利用延迟评价所收到的良好效果。总之,执教老师精湛的课堂技艺为本节课增色不少。小学语文评课稿:《统计》评课稿2 要预设,更应重视生成——————《统计》评课这次景东杯课堂教学比赛,我听了李丹老师上的《统计》这一课,作为一名教龄还不满一年的年轻学生小学数学评课稿模板,我认为李老师这节课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整节课从新课的引入,新授,练习和教学小结各环节的安排相当合理,有序,层次清晰,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拓宽,既照顾全体,又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成就了一定的条件,体现了学生的某些差异性,如果长此坚持下来,定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高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李老师能提供教师比较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跟空间,如课中教授使教师说说如何统计班中每种
水果喜欢的数量,在出示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还安排了使学生看统计图同桌互相提问题之类,这样在师生与学员,教师与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了教师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指责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于李老师在以前的课堂中非常民主,在课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可在课中大胆怀疑,如有学生看到老师所给的统计图的纵轴只有17个格子,就向老师提出:如果达到17人该如何办 这些宝贵资源的展现无疑是我们数学课上更美丽的一道风景线,爱因斯坦曾讲到那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通常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在这里我也想给李老师提几点自己的看法跟建议:要正确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统计班中学生最喜欢吃的食物的人数时,教师明知道有部分学员未重复站立而不加以指正,(班中还有朋友向校长反映某某同学已经站立过了,但老师没有予以否认。)我想这是因为在教案中学生有这种一个预设的疑问:我们如何了解学校里每个小朋友都统计到了呢 李老师想使这个难题能在上面顺理成章地发生,孰不知这样做反而让学生应对学校数量再次进行统计,这样做势必要浪费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以致当时学生就只好造假,把总人数凑齐虽然完成了数量统计,这样做的结果反而让统计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和它的实际含义。教师对学员的回答应完善,表达要准确,如教案中"这是统计图吗 "这句话表达就不够确切,应可以这么问:这是一张完整的统计图吗教师对学员的提问要留意倾听,更需要有适时的评判。在本课中,当学生完成了第一张统计图后校长要教师回答:你是如何看出喜欢哪个水果的数量最多和最少 当有学生提问:喜欢草莓的有16人,喜欢菠萝的有1人,所以喜欢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菠萝的数量最少。这样的提问仍然与学生的规定不相符合,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反应非常冷漠,也没有对该生的提问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但我们了解该学生从数字上看出数量的多少仍旧是没有错的,老师对该生的提问先应给予肯定,然后启发学生从此外不同的观察视角来提问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观察直条的高低来了解数量的多少。从试教课到正式上参赛课,我认为李老师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只要她再次不断地努力研读课本和改进教法,相信她必定可作为一名优异的初中英语老师。
美冷战思维坑了别人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