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中生智,在“备”中生花—集体备课中的要点及面对策略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每人不但有了两种观念,相互碰撞就会升华出第三种思想!集体备课是学生智慧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充分地发挥团队的作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强度,提升教育品质。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由于有些教师思想了解上的不足,加之学校组织上的不力,使得不少学校集体备课流于了方式,甚至进入了误区……
一是“集“的要点——目的不确立,人“集”心不“集”
许多学生觉得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说说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诸如此类的常规性东西,而这种东西,很多教师逐渐是轻车熟路,烂熟于心,觉得没什么能“备“的,因而,三、五分钟象征性的“讨论”一下,草草了事。更有甚者把集体备课看成聊天的大好时光……因此,集体备课,人虽“集”在一起,但“心”却各异,对备课内容了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缺乏对教材、学生跟教法的独特思维和质疑,因而研讨起来就没有“思想”的交换,没有思维的碰撞,导致了集体备课成了走过场,在低水平上游走和行走!
二是“备”的要点:内容不准确,“集体备”变成“集体不备”
很多的集体备课都建立主备人体制,但在建立过程中,主备人仍常常演变成了“独备人”,一个人讲完了事,大家“出工不出力”,很少强调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演化成了“听”备课。
还有的把集体备课演化成轮流备课。过去无集体备课的之后,教案要求需要手写,每个人都要在教案本上写一遍。实行集体备课后,允许使用打印稿,于是大家“分工协作”,轮流备课,甚至从网上下载,然后打印分发。“集体备课”变成了“集体不备课”。
如何推动学生走出集体德备课的弊病?让集体备课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我们采取了下列几种应对策略:
一是制定且实可行的集体备课制度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委派骨干校长,制订出本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将备课内容进行分解,责任到人,明确分工,明确规定,让主备教师明确主备“主”什么?让听备教师明确“听”什么?“研”什么?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集体备课时便于有的放矢。
二是改进集体备课的详细实施程序
实施过程是集体备课的更关键环节。我们建立“三环节”集体备课模式:(1)集体讨论,达成共识。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学生集体备课教案模板,按照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容、要求,讨论交流教学思路、活动设计、达标试题等,每个成员各抒己见,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形成“共案”。(2)个人复备,因材施教。集体备课不是,不是 “一包到底” ,“千人一案”,它也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式的能操作性范式。在“共案”的基础上,每位学生应按照个人的理解跟特长、学生的实际状况,二次备课,因材施教,采用更合适个人跟很适宜学生实际的最有效地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出“匠心独具”的个性化教案。(3)教学观摩,研讨升华。学校跟各教研组、备课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举行听、评课活动。听评的主要方面一是看学生的课堂教学是否有集体备课“共案的影子”,二是看能否有教师个人独具匠心的创造性设计。听评过后,所有参加学生都应对个案进行思考,撰写相应教学后记,将理性经验升华成理论了解。
三是建立集体备课的奖惩评估制度。
检查检测是集体备课质量的保障。我们的检测评估重点有三:一是看学生的教案有无集体备“痕迹”,即教案是否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看教案是否有个人的“创新”,即在“共案”提供的基本模式下,符不符合本班学情,融没融进个人的特点;三是看教案的实用性,即看教案和课堂教学的“连动性”。看教案和课堂过程能否相对一致,教学效果是否鲜明。如是检查,即确保了备课是需要是集体智慧的彰显,又使得每个教师应充发挥自己的切实主动性。
总之集体备课教案模板,集体备课就是集众家之长,备自己所用。在“集”中生智,在“备”中生花,使每位学生的教案和课堂达到最优化。实事证明,“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众人研讨智慧高,集体备课效果好”。它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动学生课堂教学水准提升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学品质的有力助推器!
你退它进